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空论文--基础理论及试验论文--空气动力学论文--各类型航空器空气动力学论文--直升飞机、旋翼机空气动力学论文

新型横列式直升机旋翼/机翼耦合系统动特性及动响应分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注释表第14-1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8-29页
    1.1 引言第18-2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0-26页
        1.2.1 横列式直升机发展历史第20-24页
        1.2.2 横列式直升机动力学研究概况第24-26页
    1.3 新型横列式直升机综述第26-27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7-29页
第二章 无周期变距旋翼/机翼耦合系统动力学建模第29-47页
    2.1 引言第29-30页
    2.2 无周期变距旋翼/机翼耦合系统坐标系第30-35页
    2.3 无量纲化与量级规定第35-37页
    2.4 无周期变距旋翼动力学模型第37-42页
        2.4.1 桨叶虚应变能第37-39页
        2.4.2 桨叶虚动能第39-40页
        2.4.3 离散化桨叶动力学方程第40-41页
        2.4.4 桨叶有限元模型离散化第41-42页
        2.4.5 桨毂虚应变能第42页
    2.5 翼墩模型第42-43页
    2.6 弹性机翼模型第43-46页
        2.6.1 机翼虚应变能第44页
        2.6.2 机翼虚动能第44-45页
        2.6.3 离散化机翼动力学方程第45页
        2.6.4 机翼有限元模型离散化第45-46页
    2.7 旋翼/机翼耦合系统动力学方程第46页
    2.8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三章 旋翼动力学模型计算分析第47-70页
    3.1 引言第47页
    3.2 旋翼/机翼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组集第47-48页
    3.3 旋翼桨叶动力学特性模型计算第48-52页
        3.3.1 固支梁模型第48-49页
        3.3.2 铰接式旋翼桨叶模型第49-50页
        3.3.3 无铰式旋翼桨叶模型第50-52页
    3.4 旋翼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第52-55页
        3.4.1 万向铰旋翼系统动力学方程第52-54页
        3.4.2 WRATS旋翼桨叶动力学特性第54页
        3.4.3 WRATS旋翼系统动力学特性第54-55页
    3.5 无周期变距旋翼动力学特性第55-66页
        3.5.1 桨叶动力学特性第56-58页
        3.5.2 桨叶调频规律第58-59页
        3.5.3 桨叶结构耦合第59-60页
        3.5.4 旋翼系统动力学特性第60-66页
    3.6 机翼动力学特性第66-69页
    3.7 小结第69-70页
第四章 旋翼/机翼耦合系统动力学特性分析第70-85页
    4.1 引言第70页
    4.2 多桨叶坐标变换第70-74页
        4.2.1 自由度变换第70-72页
        4.2.2 方程变换第72-74页
    4.3 旋翼/机翼耦合系统动力学特性第74-76页
    4.4 旋翼/机翼动力学特性参数影响分析第76-84页
        4.4.1 预锥角影响第76-77页
        4.4.2 万向铰刚度影响第77-78页
        4.4.3 翼墩高度影响第78-79页
        4.4.4 翼墩安装位置影响第79-81页
        4.4.5 机翼垂向弯曲刚度影响第81-82页
        4.4.6 机翼弦向弯曲刚度影响第82-83页
        4.4.7 桨叶摆振刚度影响第83-84页
    4.5 小结第84-85页
第五章 无周期变距旋翼/机翼耦合系统动响应分析第85-95页
    5.1 引言第85页
    5.2 气动力虚功第85-89页
        5.2.1 桨叶气动力虚功第85-88页
        5.2.2 均匀入流模型第88-89页
        5.2.3 机翼气动力虚功第89页
    5.3 结构动响应计算方法及流程第89-91页
        5.3.1 数值积分法第89-90页
        5.3.2 结构动响应计算流程第90-91页
    5.4 旋翼/机翼耦合系统动响应第91-94页
        5.4.1 悬停状态耦合系统动响应第91-93页
        5.4.2 前飞状态耦合系统动响应第93-94页
    5.5 本章小结第94-95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95-97页
    6.1 全文总结第95-96页
    6.2 研究工作展望第96-97页
参考文献第97-100页
致谢第100-101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往复超声电机的直接驱动扑翼机的设计
下一篇:FPGA在激光快速成像中的应用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