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7-12页 |
(一) 概念界定 | 第7-8页 |
(二) 儿童的发现 | 第8-9页 |
(三) “幼者本位”儿童观的形成 | 第9-12页 |
一、父子关系: 独立话语下的平等之爱 | 第12-22页 |
(一) 纲常礼教中的“悍父”与“呆儿” | 第12-16页 |
(二) “逆子”在“弃父”中争得独立话语 | 第16-19页 |
(三) 父亲通过“导”解放孩子 | 第19-22页 |
二、母子关系: 包容庇护下的“利他”之爱 | 第22-31页 |
(一) 封建秩序下的母子关系 | 第22-26页 |
(二) 母亲用“爱”庇护孩子 | 第26-28页 |
(三) 子辈承担养亲、敬亲的责任 | 第28-31页 |
三、兄弟关系: 补救自审下的内省之爱 | 第31-36页 |
(一) 兄对弟的“趋利避责” | 第31-33页 |
(二) 长兄的补救性自审 | 第33-36页 |
四、社会长幼关系: 矛盾批判下的理性之爱 | 第36-44页 |
(一) “长幼有序”的社会长幼关系 | 第36-38页 |
(二) 自然界的长幼关系 | 第38-40页 |
(三) 对“溺爱”、“博爱”、“诚爱”的思考 | 第40-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