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经济建设和发展论文--国民收入、国民财富论文

我国中等收入与陷阱问题的测度与探析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1 绪论第11-22页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1-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研究现状第13-20页
        1.2.1 境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5-20页
    1.3 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第20-21页
        1.3.1 研究方法第20页
        1.3.2 研究思路第20-21页
    1.4 创新与不足之处第21-22页
        1.4.1 创新之处第21页
        1.4.2 不足之处第21-22页
2 相关理论及研究方法第22-28页
    2.1 陷阱理论概述第22-24页
        2.1.1 发展陷阱论第22-23页
        2.1.2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第23-24页
    2.2 熵权法的介绍第24-27页
        2.2.1 熵的产生第24-25页
        2.2.2 熵权法第25-26页
        2.2.3 熵权法的步骤第26-27页
    2.3 本章小结第27-28页
3 中等收入陷阱定义、特征及成因第28-36页
    3.1 世界银行对经济体的历年划分标准第28-29页
    3.2 中等收入陷阱的定义第29-31页
    3.3 中等收入陷阱的特征描述第31-34页
    3.4 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因概述第34-35页
    3.5 本章小结第35-36页
4 数据分析与讨论第36-49页
    4.1 我国中等收入陷阱描述性分析第36-40页
    4.2 我国中等收入陷阱测度实证分析第40-46页
        4.2.1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第40页
        4.2.2 指标选择第40-42页
        4.2.3 数据来源与处理第42-43页
        4.2.4 基于熵权法进行我国中等收入陷阱测度第43-46页
    4.3 我国是否处于中等收入陷阱评价第46-48页
        4.3.1 综合评价值对比第46页
        4.3.2 单项指标对比第46-48页
    4.4 本章小结第48-49页
5 研究结论、建议第49-52页
    5.1 研究结论第49页
    5.2 建议第49-52页
参考文献第52-55页
附录第55-56页
致谢第56-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河南省经济增长质量的时空格局研究
下一篇: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评价研究--基于枣庄市的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