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女性小说的变态心理书写--以残雪、铁凝、陈染为中心
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绪论 | 第13-19页 |
一、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 第13-14页 |
二、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14-16页 |
三、研究思路和基本观点 | 第16-19页 |
第一章 新时期女性小说的心理书写历程 | 第19-35页 |
第一节 女性心理书写的开端 | 第19-24页 |
一、女性自我的张扬与迷失 | 第19-20页 |
二、浮出地表的个体情感 | 第20-22页 |
三、性别角色的困惑与呐喊 | 第22-24页 |
第二节 女性生命本体的聚焦 | 第24-29页 |
一、女性原欲的生命欢歌 | 第24-26页 |
二、历史情境中的女性生存 | 第26-28页 |
三、女性叙述的独特话语 | 第28-29页 |
第三节 女性自我意识的张扬 | 第29-35页 |
一、私语化的精神探求 | 第29-31页 |
二、物质化的欲望展览 | 第31-32页 |
三、丰富多元的心灵世界 | 第32-35页 |
第二章 新时期女性小说的变态心理场景 | 第35-61页 |
第一节 创痛与迷途 | 第35-41页 |
一、罹难性别暴力后的身心自戕 | 第35-38页 |
二、性别关系纠葛中的人格变异 | 第38-41页 |
第二节 复仇与暴虐 | 第41-47页 |
一、长久压迫后的疯狂“杀夫” | 第41-44页 |
二、母性扭曲后的暴虐“弑子” | 第44-47页 |
第三节 幽闭与放浪 | 第47-53页 |
一、幽闭自我的心灵纠缠 | 第47-50页 |
二、形骸放浪的心灵狂乱 | 第50-53页 |
第四节 真疯与佯狂 | 第53-61页 |
一、诗性的幻灭与精神的崩溃 | 第53-56页 |
二、神性的癫狂与心灵的救赎 | 第56-61页 |
第三章 幽暗的城堡——残雪小说变态心理分析 | 第61-82页 |
第一节 存在困境的突围表演 | 第61-71页 |
一、“变态”众生相 | 第61-65页 |
二、梦魇中的呓语 | 第65-68页 |
三、悲悯与叛逆 | 第68-71页 |
第二节 女性话语的独特表达 | 第71-78页 |
一、隐喻与象征 | 第71-74页 |
二、非逻辑的语言与结构 | 第74-78页 |
第三节 灵魂城堡的别样探幽 | 第78-82页 |
一、无意识写作 | 第78-80页 |
二、灵魂深处自我的表达 | 第80-82页 |
第四章 人生的镜相——铁凝小说变态心理分析 | 第82-107页 |
第一节 历史、文化多重挤压下的人格畸变 | 第82-90页 |
一、历史暴力的日常化运作 | 第82-85页 |
二、心灵受戕的身体现场 | 第85-87页 |
三、玫瑰之战 | 第87-90页 |
第二节 多元心理场景中的人性质询 | 第90-98页 |
一、受虐、自虐与他虐 | 第90-92页 |
二、被看与偷窥 | 第92-95页 |
三、自恋、焦虑与神经症 | 第95-98页 |
第三节 孩童的眼光与心灵的成长 | 第98-107页 |
一、创伤记忆与自我对话 | 第99-102页 |
二、罪恶意识与自我救赎 | 第102-107页 |
第五章 性别的迷宫——陈染小说变态心理分析 | 第107-128页 |
第一节 迷幻的性别 | 第107-115页 |
一、寻父与弑父 | 第107-109页 |
二、恋母与审母 | 第109-111页 |
三、同性情谊与超性别之爱 | 第111-115页 |
第二节 一个人的战争 | 第115-122页 |
一、女性的自恋 | 第116-118页 |
二、分裂的自我 | 第118-122页 |
第三节 孤独的私语 | 第122-128页 |
一、躯体的言说 | 第122-125页 |
二、幽闭的人生 | 第125-128页 |
结语 | 第128-137页 |
一、创作的内在驱力与理论自觉 | 第128-131页 |
二、“变态”的隐喻 | 第131-133页 |
三、“变态”的审美 | 第133-137页 |
参考文献 | 第137-141页 |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第141-142页 |
后记 | 第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