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科学、科学研究论文--情报学、情报工作论文--情报资料的处理论文--情报资料的分析和研究论文

政府大数据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0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意义第11-13页
    1.3 研究现状第13-17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第13-15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第15-17页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7-20页
第2章 相关理论研究第20-32页
    2.1 大数据第20-21页
        2.1.1 大数据内涵第20页
        2.1.2 大数据特征第20-21页
    2.2 政府大数据第21-26页
        2.2.1 政府大数据的构成和界定第21-22页
        2.2.2 政府大数据内涵及特征第22-23页
        2.2.3 政府大数据的分类方法第23-25页
        2.2.4 政府大数据的应用第25-26页
    2.3 政府大数据质量第26-29页
        2.3.1 政府大数据质量概念第26-27页
        2.3.2 政府大数据质量内涵第27-29页
    2.4 数据质量评价方法概述第29-32页
        2.4.1 因子分析方法第29页
        2.4.2 模糊综合评价法第29页
        2.4.3 层次分析法第29-30页
        2.4.4 主成分分析法第30-32页
第3章 政府大数据质量评价框架分析第32-40页
    3.1 大数据质量评价维度第32-37页
        3.1.1 大数据质量评价一般维度第32-35页
        3.1.2 大数据特征质量评价维度第35-37页
    3.2 政府大数据质量评价指标影响因素分析第37-40页
        3.2.1 政府部门的角度分析第37-38页
        3.2.2 被调查者的角度分析第38页
        3.2.3 制度性因素角度的分析第38-40页
第4章 政府大数据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40-48页
    4.1 政府大数据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立第40-44页
        4.1.1 政府大数据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第40-41页
        4.1.2 政府大数据质量评价指标的确立和指标体系的构成第41-44页
    4.2 政府大数据评价方法第44-48页
        4.2.1 政府大数据评价方法选择第44-45页
        4.2.2 政府大数据质量评价指标的量化第45-46页
        4.2.3 质量评价体系各级权重的确定第46-48页
第5章 实证研究第48-64页
    5.1 问卷的设计第48-49页
        5.1.1 问卷设计原则第48页
        5.1.2 问卷设计第48页
        5.1.3 调查对象选取第48-49页
    5.2 描述性统计分析第49-51页
    5.3 信度分析与合理性检验第51-53页
        5.3.1 信度分析第51-52页
        5.3.2 合理性检验第52-53页
    5.4 主成分分析和评价第53-57页
        5.4.1 计算相关系数矩阵第53-55页
        5.4.2 计算相关系数矩阵特征值和累积贡献率第55页
        5.4.3 确定主成分第55-57页
    5.5 政府大数据质量评价第57-64页
        5.5.1 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第57-60页
        5.5.2 政府大数据质量评价结果第60-61页
        5.5.3 政府大数据质量评价结果分析第61-64页
第6章 加强和改善政府大数据质量的措施第64-66页
    6.1 严格管控政府大数据的数据源质量第64页
    6.2 加强数据时效性管理措施第64页
    6.3 建立政府数据增值性管理机制第64-65页
    6.4 加强数据融合建设第65页
    6.5 提高多种结构数据处理技术能力第65-66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66-68页
    7.1 研究结论第66页
    7.2 研究局限第66页
    7.3 研究展望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4页
附录一:政府大数据质量评价体系用户调查问卷第74-84页
致谢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性护理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