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学论文--大地(岩石界)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论文--地震学论文--工程地震论文

地震灾害生命损失风险评估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前言第11-17页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第15-17页
        1.3.1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3.2 技术路线第16-17页
第二章 地震灾害生命损失风险分析方法第17-23页
    2.1 地震灾害生命损失分析方法第17-21页
        2.1.1 历史震害资料的经验方法第17-18页
        2.1.2 数学方法第18-20页
        2.1.3 其他方法第20页
        2.1.4 本文采用方法第20-21页
    2.2 地震灾害生命损失风险模型第21-23页
第三章 地震灾害生命损失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第23-33页
    3.1 汶川地震陇南地区人口死亡情况第23-26页
        3.1.1 汶川地震死亡情况第23页
        3.1.2 研究区死亡情况第23-26页
    3.2 地震灾害生命损失风险指标体系的建立第26-27页
    3.3 地震危险性(B1)第27-28页
        3.3.1 概率方法(PSHA)第27-28页
        3.3.2 确定性方法(DSHA)第28页
    3.4 孕灾环境稳定性(B2)第28-30页
        3.4.1 建筑物结构第28-29页
        3.4.2 坡度第29-30页
        3.4.3 年平均降雨量第30页
        3.4.4 地貌类型第30页
    3.5 承灾体易损性(B3)第30-31页
        3.5.1 人口总量第30-31页
        3.5.2 老幼人口比例第31页
    3.6 防震减灾能力(B4)第31-33页
        3.6.1 每千人拥有医生数量第31页
        3.6.2 人均财政收入第31页
        3.6.3 人均GDP第31-33页
第四章 地震灾害生命损失风险数据获取第33-49页
    4.1 基础数据第33-34页
    4.2 人口数据处理第34-37页
        4.2.1 居民地单元第34-35页
        4.2.2 行政村单元第35页
        4.2.3 乡镇单元第35-36页
        4.2.4 区县单元第36页
        4.2.5 精度比较第36-37页
    4.3 建筑物数据获取第37-49页
        4.3.1 建筑物数据采样第37-45页
        4.3.2 建筑物数据提取第45-47页
        4.3.3 小结第47-49页
第五章 地震灾害生命损失风险评估第49-67页
    5.1 Arcgis技术第49页
    5.2 地震危险性(B1)第49-51页
    5.3 孕灾环境稳定性(B2)第51-55页
    5.4 承灾体易损性(B3)第55-56页
    5.5 防震减灾能力(B4)第56-57页
    5.6 地震灾害生命损失风险评估第57-66页
    5.7 实例验证第66-67页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第67-69页
    6.1 主要结论第67-68页
    6.2 存在的问题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4页
致谢第74-75页
作者简介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云南富宁水合口金矿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综合评价及找矿
下一篇:中新世以来奄美三角盆地碎屑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物源和古气候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