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岩浆热液体系钼同位素分馏效应及成因意义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3-19页 |
1.1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4-16页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6页 |
1.4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 第16-19页 |
第二章 Mo的地球化学性质及其同位素分馏体系 | 第19-28页 |
2.1 Mo的地球化学性质 | 第19-20页 |
2.2 Mo同位素表示方法及标准 | 第20-21页 |
2.2.1 Mo同位素表示方法 | 第20-21页 |
2.2.2 Mo同位素标准 | 第21页 |
2.3 Mo同位素分馏体系 | 第21-23页 |
2.3.1 氧化环境的Mo同位素分馏 | 第21页 |
2.3.2 次氧化环境的Mo同位素分馏 | 第21-22页 |
2.3.3 还原环境的Mo同位素分馏 | 第22页 |
2.3.4 其他因素对Mo同位素分馏的影响 | 第22页 |
2.3.5 热液矿床的Mo同位素分馏 | 第22-23页 |
2.4 自然界Mo稳定同位素 | 第23-25页 |
2.4.1 火成岩 | 第23-24页 |
2.4.2 流体 | 第24-25页 |
2.4.3 海洋沉积物 | 第25页 |
2.5 Mo同位素地质应用 | 第25-28页 |
2.5.1 示踪古海洋环境演变 | 第25-26页 |
2.5.2 海洋Mo同位素平衡和在湖泊中的应用 | 第26页 |
2.5.3 矿床中的应用 | 第26-28页 |
第三章 Mo同位素地质样品前处理和分析测试方法 | 第28-35页 |
3.1 Mo同位素地质样品前处理 | 第28-31页 |
3.1.1 分离提纯方法 | 第28页 |
3.1.2 试剂材料和标准样品 | 第28-29页 |
3.1.3 样品的称取和溶解方法 | 第29页 |
3.1.4 阴、阳离子树脂双柱法 | 第29-31页 |
3.2 Mo同位素分析测试方法 | 第31-35页 |
3.2.1 MC-ICP-MS简介 | 第31-34页 |
3.2.2 同位素分馏效应的校正 | 第34-35页 |
第四章 高温体系Mo同位素实验 | 第35-47页 |
4.1 高温实验背景 | 第35-36页 |
4.2 高温实验方法 | 第36-40页 |
4.2.1 高温实验设计 | 第36-37页 |
4.2.2 实验测试仪器及主要参数 | 第37-38页 |
4.2.3 实验流程记录 | 第38-40页 |
4.3 高温实验Mo同位素结果 | 第40-45页 |
4.3.1 开放体系实验结果 | 第40-44页 |
4.3.2 封闭体系实验结果 | 第44-45页 |
4.4 高温实验讨论 | 第45-47页 |
4.3.1 开放体系讨论 | 第45-46页 |
4.3.2 封闭体系讨论 | 第46-47页 |
第五章 拉巴斑岩型钼矿床Mo同位素研究 | 第47-74页 |
5.1 地质背景概况 | 第47-51页 |
5.1.1 区域地质特征 | 第47页 |
5.1.2 矿床地质特征 | 第47-51页 |
5.2 样品采集和方法 | 第51-55页 |
5.2.1 样品采集和实验安排 | 第51-55页 |
5.2.2 辉钼矿和全岩样品制备 | 第55页 |
5.3 矿床主微量元素特征 | 第55-69页 |
5.3.1 主微量元素结果 | 第55-65页 |
5.3.2 主量元素分析 | 第65-67页 |
5.3.3 稀土元素分析 | 第67-68页 |
5.3.4 微量元素分析 | 第68-69页 |
5.4 矿床Mo同位素特征 | 第69-72页 |
5.4.1 辉钼矿单矿物Mo同位素 | 第69-70页 |
5.4.2 全岩样品Mo同位素 | 第70-71页 |
5.4.3 矿床1204钻孔Mo同位素 | 第71-72页 |
5.5 讨论 | 第72-74页 |
第六章 主要结论及存在的问题 | 第74-76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74页 |
6.2 存在的问题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5页 |
附录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