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开采论文--煤及油页岩地下气化论文

渭北煤层气示范区构造控气规律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1 引言第10-16页
    1.1 选题背景及项目依托第10页
    1.2 研究范围及目的第10-11页
    1.3 研究现状第11-13页
        1.3.1 地震解释方法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2 不整合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3 渭北地区构造研究现状第13页
    1.4 研究思路第13-14页
    1.5 完成的工作量第14-16页
2 区域地质概况第16-21页
    2.1 区域地质特征第16-17页
    2.2 煤系地层沉积及展布特征第17-20页
        2.2.1 煤系地层沉积特征第17-19页
        2.2.2 煤系地层展布特征第19-20页
    2.3 煤储层发育与展布特征第20-21页
3 二维地震构造解释第21-33页
    3.1 地震工区范围第21-22页
    3.2 地震资料品质第22页
    3.3 合成记录和精细层位标定第22-25页
        3.3.1 层位标定的基本原则第23-24页
        3.3.2 层位标定过程及方法第24-25页
    3.4 构造解释第25-29页
        3.4.1 断层的解释方法第25-28页
        3.4.2 层位解释方法第28-29页
    3.5 区域平面构造特征第29-33页
        3.5.1 构造解释成果第29-30页
        3.5.2 构造分区第30-33页
4 区域构造演化第33-45页
    4.1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史第34-37页
        4.1.1 地层发育特征第34-35页
        4.1.2 构造运动特征第35-36页
        4.1.3 鄂尔多斯盆地不整合发育特征第36-37页
    4.2 渭北示范区构造演化史第37-40页
    4.3 研究区不整合面发育时期第40-44页
    4.4 断层发育时期第44-45页
5 构造控气规律第45-66页
    5.1 煤层气赋存特征第45-47页
        5.1.1 构造对煤层气赋存的控制第45-46页
        5.1.2 水动力特征对煤层气赋存的控制第46-47页
    5.2 构造对煤厚的影响第47-48页
    5.3 构造演化对煤层气富集的影响第48-59页
        5.3.1 研究区沉降埋藏史第48-50页
        5.3.2 研究区热演化史第50-51页
        5.3.3 研究区生烃史第51页
        5.3.4 构造演化控气研究第51-59页
    5.4 构造形态对煤层气富集的影响第59-64页
        5.4.1 向斜控气作用第59-60页
        5.4.2 背斜构造第60-62页
        5.4.3 逆断层第62页
        5.4.4 正断层第62-63页
        5.4.5 鼻状构造第63-64页
    5.5 渭北示范区构造控气规律第64-66页
6 稀疏脉冲波阻抗反演第66-82页
    6.1 地震反演方法及其原理第66-68页
    6.2 反演过程及关键参数选择第68-73页
        6.2.1 子波提取第69页
        6.2.2 层位标定第69-71页
        6.2.3 低频波阻抗模型的建立第71-72页
        6.2.4 稀疏脉冲波阻抗反演第72-73页
    6.3 储层剖面特征分析第73-77页
    6.4 储层物性分析第77-82页
        6.4.1 煤层厚度第77-79页
        6.4.2 含气量第79-82页
7 结论第82-84页
致谢第84-85页
参考文献第85-88页
附录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酸化硫酸铵分解磷矿的过程研究
下一篇:高温岩浆热液体系钼同位素分馏效应及成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