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震下多自由度体系残余位移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1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2.3 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18页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8-21页 |
2 MDOF体系弹塑性时程分析程序编制 | 第21-37页 |
2.1 恢复力模型 | 第21-23页 |
2.1.1 Clough模型 | 第21页 |
2.1.2 Takeda模型 | 第21-22页 |
2.1.3 双线型模型 | 第22-23页 |
2.2 逐步积分法 | 第23-28页 |
2.2.1 运动方程 | 第23-24页 |
2.2.2 阻尼矩阵的确定 | 第24-25页 |
2.2.3 方程的求解 | 第25-28页 |
2.3 地展波的选取 | 第28-32页 |
2.3.1 震级 | 第28页 |
2.3.2 断层距 | 第28-29页 |
2.3.3 场地类别 | 第29-30页 |
2.3.4 峰值加速度 | 第30页 |
2.3.5 所选地震波 | 第30-32页 |
2.4 计算程序的编制 | 第32-36页 |
2.4.1 程序计算流程 | 第33页 |
2.4.2 SAP2000模型的建立 | 第33-34页 |
2.4.3 程序计算结果对比 | 第34-3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3 强震下MDOF体系残余位移的规律 | 第37-48页 |
3.1 层间残余位移的计算 | 第37-40页 |
3.1.1 屈服强度系数 | 第37页 |
3.1.2 卸载法求层间残余位移 | 第37-38页 |
3.1.3 自由振动法求层间残余位移 | 第38-40页 |
3.2 计算参数 | 第40-41页 |
3.3 “均匀”MDOF体系的层间残余位移 | 第41-44页 |
3.3.1 屈服后刚度系数的影响 | 第41-42页 |
3.3.2 屈服强度系数的影响 | 第42页 |
3.3.3 楼层数的影响 | 第42-43页 |
3.3.4 场地类别的影响 | 第43-44页 |
3.4 “不均匀”MDOF体系的层间残余位移 | 第44-47页 |
3.4.1 屈服后刚度系数的影响 | 第44-45页 |
3.4.2 屈服强度系数的影响 | 第45页 |
3.4.3 屈服强度比例参数的影响 | 第45-4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4 强震下MDOF体系残余位移的简化计算 | 第48-58页 |
4.1 层间残余位移系数定义 | 第48页 |
4.2 薄弱层层间残余位移系数的规律 | 第48-52页 |
4.3 层间最大残余位移的计算公式 | 第52-5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5 强震下MDOF体系残余位移的小波分析 | 第58-66页 |
5.1 小波变换理论[98-102] | 第58-61页 |
5.1.1 连续小波变换 | 第58-59页 |
5.1.2 离散小波变换 | 第59-60页 |
5.1.3 多分辨率分析与Mallat算法 | 第60-61页 |
5.2 地震波的小波变换 | 第61-63页 |
5.2.1 小波基函数的选取 | 第61页 |
5.2.2 小波分量 | 第61-63页 |
5.3 控制层间残余位移的小波分量 | 第63页 |
5.4 验证和讨论 | 第63-6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66-67页 |
6.1 本文主要结论 | 第66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