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政治制度史论文--清、清以前政治论文

西汉谏议制度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绪论第8-12页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第8-9页
    二、研究现状第9-10页
    三、研究方法第10-12页
第一章 西汉谏议制度建设第12-26页
    第一节 谏议制度的文化渊源第12-16页
        一、夏商时期第13页
        二、西周时期第13-14页
        三、春秋战国时期第14-15页
        四、秦朝时期第15-16页
    第二节 西汉的谏官设置第16-20页
        一、谏大夫第16-17页
        二、郎官第17页
        三、侍中第17-18页
        四、给事中第18-19页
        五、中常侍、散骑第19-20页
    第三节 谏议的渠道第20-26页
        一、章、表、奏、驳议第21页
        二、封事第21-22页
        三、对策第22-23页
        四、变事第23页
        五、对状第23-26页
第二章 西汉谏议的历史考察第26-48页
    第一节 谏议的方式第26-32页
        一、讽谏第27-29页
        二、直谏第29-30页
        三、陷谏第30-31页
        四、顺谏第31页
        五、窥谏第31-32页
    第二节 谏议的内容第32-43页
        一、政治方面第32-37页
        二、经济方面第37-41页
        三、军事方面第41-43页
    第三节 谏议的技巧第43-48页
        一、信而后谏第44页
        二、察言观色第44-45页
        三、语言委婉第45-46页
        四、附会灾异第46-48页
第三章 影响西汉谏议的文化因素第48-60页
    第一节 君主的政治素养第48-54页
        一、君主广开言路第48-52页
        二、君主拒谏饰非第52-54页
    第二节 臣子的政治素养第54-60页
        一、直臣谏君第55-57页
        二、谀臣顺君第57-60页
第四章 西汉谏议制度的特点与反思第60-66页
    第一节 谏议的时代特点第60-61页
    第二节 谏议的局限性第61-63页
    第三节 谏议的文化功能第63-66页
结语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2页
致谢第72-7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9·11”后东南亚国家与美国合作反恐研究
下一篇: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研究--以滨州市沾化区幸福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