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6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4页 |
1.2.1 参数识别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2 优化算法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1.2.3 灵敏度分析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2.4 材料本构模型研究现状 | 第20-24页 |
1.3 课题研究内容及目标 | 第24-26页 |
第二章 考虑软性约束的参数可识别分析方法 | 第26-35页 |
2.1 引言 | 第26页 |
2.2 全局可识别分析方法 | 第26-31页 |
2.2.1 可识别分析方法局部指标 | 第26-29页 |
2.2.2 局部指标集成为全局指标 | 第29-31页 |
2.3 基于全局竞争排序的罚函数确定方法 | 第31-3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基于可识别分析的参数识别方法 | 第35-55页 |
3.1 引言 | 第35页 |
3.2 参数识别的数学描述 | 第35-37页 |
3.3 本构模型参数识别模型 | 第37-38页 |
3.4 优化算法 | 第38-50页 |
3.4.1 遗传算法 | 第40-45页 |
3.4.2 Levenberg-Marquart算法 | 第45-50页 |
3.5 全局优化算法的基本流程 | 第50-52页 |
3.6 基于参数可识别分析的参数识别方法框架 | 第52-54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四章 超塑性本构模型的参数识别 | 第55-77页 |
4.1 引言 | 第55页 |
4.2 超塑性本构模型描述 | 第55-57页 |
4.3 目标函数定义与计算 | 第57-61页 |
4.3.1 目标函数的定义 | 第57-60页 |
4.3.2 目标函数的计算 | 第60-61页 |
4.4 参数的取值范围确定 | 第61-65页 |
4.5 参数的可识别性分析 | 第65-72页 |
4.6 参数识别结果分析 | 第72-76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五章 粘塑性本构模型的参数识别 | 第77-98页 |
5.1 引言 | 第77页 |
5.2 考虑动态再结晶的粘塑性本构模型演化方程 | 第77-82页 |
5.2.1 流动应力演化方程 | 第78-80页 |
5.2.2 晶粒尺寸演化方程 | 第80页 |
5.2.3 再结晶体积分数演化方程 | 第80-82页 |
5.3 参数取值范围的确定 | 第82-87页 |
5.3.1 热变形试验 | 第82-83页 |
5.3.2 参数取值范围确定 | 第83-87页 |
5.4 目标函数的确定与计算 | 第87-91页 |
5.4.1 目标函数的定义 | 第87-88页 |
5.4.2 目标函数的计算 | 第88-91页 |
5.5 粘塑性本构模型参数识别分析 | 第91-97页 |
5.5.1 参数可识别性分析 | 第91-94页 |
5.5.2 参数识别结果分析 | 第94-97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总结 | 第98-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6-107页 |
致谢 | 第107-108页 |
IV-2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