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绪论 | 第12-20页 |
一、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7页 |
四、创新之处 | 第17-20页 |
第一章 新型农村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分析 | 第20-32页 |
一、新型农村社区的内涵 | 第20-22页 |
(一)新型农村社区与新型城镇化战略 | 第20-21页 |
(二)新型农村社区的内在特征 | 第21-22页 |
二、新型农村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 第22-24页 |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 | 第22-23页 |
(二)新型农村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界定 | 第23页 |
(三)新型农村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特征 | 第23-24页 |
三、新型农村社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 第24-32页 |
(一)新型农村社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 第24-28页 |
(二)新型农村社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可行性 | 第28-32页 |
第二章 新型农村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以河南滑县锦和新城为个案 | 第32-42页 |
一、河南滑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概况 | 第32-33页 |
二、锦和新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 | 第33-35页 |
三、锦和新城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与问题 | 第35-42页 |
(一)锦和新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的成效 | 第35-37页 |
(二)锦和新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 第37-42页 |
第三章 新型农村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弱化的原因 | 第42-50页 |
一、对原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做法的沿袭 | 第42-43页 |
二、物质利益倾向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冲击 | 第43-45页 |
三、价值多元化认同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 第45-46页 |
四、自我学习效应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 第46-50页 |
第四章 新型农村社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选择 | 第50-66页 |
一、树立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识 | 第50-51页 |
二、改善社区关系环境,形成信任网络 | 第51-53页 |
(一)建立村委与群众互信机制 | 第51-52页 |
(二)形成社区民众之间熟人网络 | 第52-53页 |
三、丰富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 第53-58页 |
(一)理想信念教育 | 第53-54页 |
(二)道德文明教育 | 第54-55页 |
(三)方针政策教育 | 第55-56页 |
(四)民主法治教育 | 第56-57页 |
(五)科技文化教育 | 第57-58页 |
四、创新社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 第58-61页 |
(一)开展“活动性”教育项目 | 第58-59页 |
(二)运用现代媒体手段 | 第59-60页 |
(三)利用社区文化载体 | 第60-61页 |
(四)运用先进典型 | 第61页 |
五、建立和完善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运行机制 | 第61-66页 |
(一)完善社区党委书记工作责任制 | 第62页 |
(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定期培训机制 | 第62-63页 |
(三)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考核评价机制 | 第63页 |
(四)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激励机制 | 第63-64页 |
(五)建立和完善投入保障机制 | 第64-66页 |
结语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附录 | 第72-77页 |
附录A:锦和新城农民思想状况问卷调查表 | 第72-75页 |
附录B:锦和新城干部思想状况访查问卷 | 第75-77页 |
后记 | 第77-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