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引言 | 第6-10页 |
第一章 我国刑事案件速裁程序的基本概述 | 第10-16页 |
1.1 刑事案件速裁程序的概念及设置的背景 | 第10-11页 |
1.1.1 刑事案件速裁程序的概念 | 第10页 |
1.1.2 刑事案件速裁程序的设置背景 | 第10-11页 |
1.2 我国刑事案件速裁程序与简易程序的联系 | 第11-13页 |
1.2.1 刑事案件速裁程序与简易程序的相同点 | 第11-12页 |
1.2.2 刑事案件速裁程序与简易程序的不同点 | 第12-13页 |
1.3 刑事案件速裁程序的理论基础 | 第13-16页 |
1.3.1 正当程序理论 | 第13页 |
1.3.2 程序分流理论 | 第13-14页 |
1.3.3 接近正义理念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各国与刑事案件速裁程序相关的制度及经验 | 第16-20页 |
2.1 域外各国的相关制度 | 第16-18页 |
2.1.1 英国治安法院的简易程序 | 第16页 |
2.1.2 美国的辩诉交易程序 | 第16-17页 |
2.1.3 德国的处罚令程序 | 第17-18页 |
2.2 域外相关制度给我国的启示 | 第18-20页 |
2.2.1 适用范围较大 | 第18页 |
2.2.2 保障被告人享有最基本的权利 | 第18页 |
2.2.3 被告人可以获得一定的量刑优惠 | 第18-19页 |
2.2.4 实行一审终审制 | 第19-20页 |
第三章 我国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试点现状及缺陷 | 第20-28页 |
3.1 我国刑事案件速裁程序应用与运行机制 | 第20-21页 |
3.1.1 刑事案件速裁程序的应用 | 第20页 |
3.1.2 刑事案件速裁程序的运行机制 | 第20-21页 |
3.2 我国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试点现状 | 第21-25页 |
3.2.1 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试点实践 | 第21-22页 |
3.2.2 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试点成效 | 第22-25页 |
3.3 我国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试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25-28页 |
3.3.1 速裁程序适用范围相对较窄 | 第25-26页 |
3.3.2 被害人的权益保障不完善 | 第26-27页 |
3.3.3 审前阶段的程序分流不明确 | 第27-28页 |
第四章 关于我国刑事案件速裁程序构建的建议 | 第28-35页 |
4.1 我国刑事速裁程序的构建原则 | 第28-29页 |
4.1.1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 第28页 |
4.1.2 秉持惩罚与保障的对立统一 | 第28-29页 |
4.1.3 程序正当化和简易化的平衡 | 第29页 |
4.2 合理设置适用标准扩大速裁程序适用范围 | 第29-30页 |
4.2.1 扩大犯罪类型 | 第29-30页 |
4.2.2 降低适用门槛 | 第30页 |
4.3 构建我国刑事速裁程序的转换机制 | 第30-31页 |
4.3.1 转换条件 | 第30-31页 |
4.3.2 转换流程 | 第31页 |
4.4 注重加强速裁程序当事人的权利保障 | 第31-33页 |
4.4.1 保障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权 | 第31-32页 |
4.4.2 保证被告人享有的各项权利 | 第32-33页 |
4.5 明确审前阶段和增设书面审理方式等相关程序性的规定 | 第33-35页 |
4.5.1 提高适用非监禁性强制措施的比率 | 第33-34页 |
4.5.2 把握审前息诉的主动权 | 第34页 |
4.5.3 适当增设书面审理方式 | 第34-35页 |
结语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