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创新点 | 第5-9页 |
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1 绪论 | 第14-40页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4-16页 |
1.1.1 概述 | 第14-15页 |
1.1.2 问题的提出 | 第15-16页 |
1.2 自愈机制 | 第16-22页 |
1.2.1 问题的提出 | 第16-17页 |
1.2.2 自愈的框架内容 | 第17-19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2.4 自愈机制下的配电网重构 | 第20-22页 |
1.3 分布式电源与微电网 | 第22-36页 |
1.3.1 分布式电源 | 第22-25页 |
1.3.2 微电网基本概念 | 第25-33页 |
1.3.3 含分布式电源的节点功率预测研究现状 | 第33-36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36-40页 |
2 广义配电网重构模型 | 第40-56页 |
2.1 引言 | 第40-44页 |
2.2 广义配电网重构问题分析 | 第44-49页 |
2.2.1 配电网络重构 | 第45页 |
2.2.2 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重构的影响 | 第45-47页 |
2.2.3 发电容量置信度 | 第47-48页 |
2.2.4 孤岛划分 | 第48-49页 |
2.3 广义配电网重构模型 | 第49-52页 |
2.3.1 数学模型 | 第49-51页 |
2.3.2 约束条件 | 第51-52页 |
2.4 动态配电网重构 | 第52-5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3 考虑分布式电源的节点功率预测方法 | 第56-82页 |
3.1 引言 | 第56-57页 |
3.2 连接函数的理论基础 | 第57-62页 |
3.2.1 连接函数的定义 | 第58-59页 |
3.2.2 连接函数族 | 第59-61页 |
3.2.3 混合连接函数模型 | 第61-62页 |
3.3 节点功率预测方法 | 第62-71页 |
3.3.1 风电功率时间序列 | 第62-63页 |
3.3.2 混合连接函数模型 | 第63-68页 |
3.3.3 高斯过程回归 | 第68-70页 |
3.3.4 时间序列预测模型 | 第70-71页 |
3.4 仿真算例及分析 | 第71-80页 |
3.4.1 算例一 | 第71-74页 |
3.4.2 算例二 | 第74-77页 |
3.4.3 算例三 | 第77-80页 |
3.4.4 算例分析 | 第8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4 类电磁机制优化的极端学习机算法应用于配电网重构问题 | 第82-122页 |
4.1 引言 | 第82-83页 |
4.2 极端学习机的基本概念 | 第83-90页 |
4.2.1 单隐含层的前馈型神经网络 | 第83页 |
4.2.2 极端学习机 | 第83-86页 |
4.2.3 增量型极端学习机 | 第86-90页 |
4.3 极端学习机中的隐含层神经元选择 | 第90-99页 |
4.3.1 隐含层参数选择与学习速率的关系 | 第90-91页 |
4.3.2 类电磁机制算法 | 第91-93页 |
4.3.3 类电磁机制算法的收敛速度分析 | 第93-96页 |
4.3.4 类电磁机制算法的改进 | 第96-99页 |
4.4 类电磁机制优化的极端学习机算法 | 第99-102页 |
4.4.1 类电磁机制优化的极端学习机 | 第99页 |
4.4.2 极端学习机性能分析 | 第99-102页 |
4.5 优化的极端学习机算法应用于广义配电网重构 | 第102-109页 |
4.5.1 输入空间的划分 | 第102-107页 |
4.5.2 输入和输出向量的非线性映射 | 第107-108页 |
4.5.3 配电网重构流程 | 第108-109页 |
4.6 算例仿真与分析 | 第109-120页 |
4.6.1 配电网优化重构 | 第109-116页 |
4.6.2 含分布式电源的故障重构 | 第116-120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120-122页 |
5 自愈机制下的协同多代理控制系统 | 第122-152页 |
5.1 引言 | 第122页 |
5.2 多代理系统的基本理论 | 第122-128页 |
5.2.1 Agent基本理论 | 第122-125页 |
5.2.2 MAS在电力系统中应用 | 第125-127页 |
5.2.3 多代理系统在含微电网的配电系统中的适用性 | 第127-128页 |
5.3 含微电网的配电系统的基于多代理技术的自愈控制体系 | 第128-130页 |
5.3.1 自愈机制下多代理系统框架 | 第128-129页 |
5.3.2 多代理系统工作模式 | 第129-130页 |
5.4 孤岛模式下微电网的控制策略 | 第130-133页 |
5.4.1 超级电容储能单元 | 第131-133页 |
5.4.2 切负荷Agent | 第133页 |
5.5 逆变型微电源的控制Agent | 第133-140页 |
5.6 算例仿真与分析 | 第140-150页 |
5.6.1 并网运行模式 | 第140-141页 |
5.6.2 孤岛操作过程 | 第141-142页 |
5.6.3 微电源控制 | 第142-147页 |
5.6.4 孤岛运行模式 | 第147-150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150-152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52-154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152页 |
6.2 展望 | 第152-154页 |
参考文献 | 第154-166页 |
附录 | 第166-17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174-176页 |
致谢 | 第1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