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符号对照表 | 第10-11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1-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2页 |
1.1 互连网络可靠性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15页 |
1.2 关于互连网络h额外连通度的研究 | 第15页 |
1.3 关于互连网络的可诊断性的研究 | 第15-18页 |
1.3.1 PMC模型 | 第16-17页 |
1.3.2 MM模型 | 第17-18页 |
1.4 PMC模型和MM~*模型下的t可诊断 | 第18-19页 |
1.5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9-22页 |
1.5.1 本文主要内容 | 第19页 |
1.5.2 本文的结构 | 第19-22页 |
第二章 预备知识 | 第22-28页 |
2.1 图的相关定义 | 第22-23页 |
2.2 超立方体和交换交叉立方体 | 第23-25页 |
2.2.1 超立方体的定义及其相关性质 | 第23-24页 |
2.2.2 交换交叉立方体的定义及其相关性质 | 第24-25页 |
2.3 h额外连通度和h额外条件可诊断数 | 第25-27页 |
2.3.1 h额外连通度 | 第25-26页 |
2.3.2 h额外条件可诊断数 | 第26-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超立方体的h额外条件可诊断数 | 第28-36页 |
3.1 在PMC模型下超立方体的h额外条件可诊断数 | 第28-30页 |
3.2 MM~*模型下超立方体的h额外2n点限制可诊断数 | 第30-34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四章 超立方体的h边容错可诊断数 | 第36-40页 |
4.1 h边容错可诊断数 | 第36页 |
4.2 存在边故障时的PMC模型 | 第36-37页 |
4.3 PMC模型下超立方体的h边容错可诊断数 | 第37-3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五章 交换交叉立方体的2额外连通度 | 第40-50页 |
5.1 ECQ的相关性质 | 第40-41页 |
5.2 ECQ的2额外连通度 | 第41-48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0-52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50页 |
6.2 展望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8页 |
致谢 | 第58-60页 |
作者简介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