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保险论文--中国保险业论文

中国地震保险的供给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目录第10-13页
表目次第13-15页
图目次第15-16页
1 引论第16-24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6-17页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与评述第17-20页
        1.2.1 关于灾害风险的可保性第17页
        1.2.2 关于灾害风险供给主体第17-19页
        1.2.3 关于灾害风险融资第19-20页
        1.2.4 研究进展述评第20页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20-24页
        1.3.1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第20-22页
        1.3.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22-24页
2 地震风险与地震保险供给第24-42页
    2.1 地震风险及其可保性第24-30页
        2.1.1 地震与地震风险第24-30页
        2.1.2 地震风险的可保性第30页
    2.2 发展地震保险的必要性第30-34页
        2.2.1 地震保险的基本内涵第30-31页
        2.2.2 发展地震保险的必要性第31-33页
        2.2.3 与普通商业保险的区别第33-34页
    2.3 地震保险市场供给的理论基础第34-42页
        2.3.1 地震保险市场供给的内涵与特征第35-37页
        2.3.2 地震保险市场需求对供给的影响第37-39页
        2.3.3 地震保险市场的供求曲线第39-42页
3 中国地震保险供给的历史与现状第42-55页
    3.1 中国地震保险供给的历史变迁第42-44页
        3.1.1 初期形成阶段第42页
        3.1.2 恢复与调整阶段第42-43页
        3.1.3 改革与科学管理阶段第43-44页
    3.2 中国地震保险供给的现状第44-50页
        3.2.1 潜在需求增加第45-48页
        3.2.2 供给结构失衡第48-49页
        3.2.3 供给总量有限第49-50页
    3.3 中国地震保险供给缺失的原因分析第50-55页
        3.3.1 偿付能力局限导致供给总量不足第50-51页
        3.3.2 供给主体缺失导致供给模式模糊第51-53页
        3.3.3 承保责任失实导致供给结构失衡第53-55页
4 中国地震保险承保能力的测度与提升第55-95页
    4.1 中国财产保险市场的承保总量第55-64页
        4.1.1 原保险市场的承保总量评估第55-58页
        4.1.2 原保险市场的市场结构第58-59页
        4.1.3 再保险市场的承保能力与结构第59-64页
    4.2 中国地震保险承保能力的测度第64-80页
        4.2.1 承保能力度量模型第64-66页
        4.2.2 地震灾害损失第66-69页
        4.2.3 地震保险供给能力的实证分析第69-79页
        4.2.4 结论分析第79-80页
    4.3 中国地震保险承保能力的提升与创新第80-95页
        4.3.1 影响地震风险融资的因素第81-83页
        4.3.2 可选择的融资渠道及其比较第83-90页
        4.3.3 中国地震风险融资模式的战略选择第90-92页
        4.3.4 短期采取纵向融资的具体设想第92-95页
5 中国地震保险供给模式的选择与演变第95-121页
    5.1 地震保险供给主体的选择第95-104页
        5.1.1 地震保险的多元供给主体第95-97页
        5.1.2 影响地震保险供给主体选择的因素第97-100页
        5.1.3 选择地震保险供给主体的条件:一个理论模型第100-104页
    5.2 地震保险供给主体的演化博弈第104-113页
        5.2.1 演化博弈论简介第104-106页
        5.2.2 地震保险供给主体的演化博弈模型第106-111页
        5.2.3 对演化博弈模型的参数解释第111-113页
    5.3 国外经验比较第113-119页
        5.3.1 美国地震保险的供给主体选择第113-114页
        5.3.2 日本地震保险的供给主体选择第114-116页
        5.3.3 新西兰地震保险供给主体的选择第116-117页
        5.3.4 土耳其地震保险供给主体的选择第117-119页
        5.3.5 国外经验比较第119页
    5.4 本章小结第119-121页
6 中国地震保险供给结构的创新与支持第121-143页
    6.1 多层次的地震保险产品设计第121-138页
        6.1.1 产品设计原则第121-126页
        6.1.2 住宅地震保险设计第126-130页
        6.1.3 公共设施地震保险设计第130-134页
        6.1.4 商业性地震保险设计第134-136页
        6.1.5 供给结构与供给模式的衔接第136-138页
    6.2 全面引入保险经纪服务第138-143页
        6.2.1 保险经纪的作用与发展现状第138-139页
        6.2.2 地震保险与保险经纪服务第139-140页
        6.2.3 具体服务内容及流程设计第140-143页
7 总结与政策建议第143-149页
    7.1 简要结论第143-146页
    7.2 政策建议第146-149页
参考文献第149-157页
    中文部分第149-153页
    英文部分第153-157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157-158页
后记第158页

论文共1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产后抑郁症患者静息态和任务态下脑区激活与情绪反应特征
下一篇:中国农村金融压抑类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