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论文--精神病学论文--情感性精神病论文

产后抑郁症患者静息态和任务态下脑区激活与情绪反应特征

致谢第5-7页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缩略词表第18-19页
1 绪论第19-29页
    1.1 选题依据第19-21页
        1.1.1 产后抑郁症研究现状第19-20页
        1.1.2 抑郁症的脑神经病理机制第20-21页
    1.2 研究构思第21-24页
        1.2.1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第21页
        1.2.2 静息和任务态网络第21-24页
    1.3 研究问题第24-26页
        1.3.1 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第24页
        1.3.2 研究问题第24-25页
        1.3.3 研究设计图第25-26页
        1.3.4 实验流程第26页
    1.4 名称解释第26-29页
2 文献综述第29-39页
    2.1 产后抑郁症的定义第29页
    2.2 产后抑郁症的筛查与诊断第29-32页
        2.2.1 量表筛查第29-31页
        2.2.2 临床诊断第31-32页
    2.3 产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第32-39页
        2.3.1 神经内分泌因素第32-34页
        2.3.2 心理和社会因素第34页
        2.3.3 脑病理机制第34-39页
3 实验一:产后抑郁症患者静息态脑激活局部一致性的FMRI研究第39-51页
    3.1 实验目的第39页
    3.2 实验方法第39-42页
        3.2.1 研究对象第39-40页
        3.2.2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40页
        3.2.3 实验过程第40页
        3.2.4 MRI扫描参数第40-41页
        3.2.5 静息态fMRI数据预处理第41页
        3.2.6 fMRI数据分析——局部一致性分析第41-42页
        3.2.7 实验设计和统计分析第42页
    3.3 研究结果第42-46页
        3.3.1 产后抑郁症发病基本情况第42页
        3.3.2 产后抑郁组和产后对照组基本资料的比较第42-43页
        3.3.3 产后抑郁组与产后对照组静息状态下脑局部一致性的比较第43-46页
    3.4 讨论第46-50页
        3.4.1 基本资料和ReHo数据处理法第46-47页
        3.4.2 产后抑郁症静息态下脑局部一致性的异常第47-50页
    3.5 结论第50-51页
4 实验二:产后抑郁症患者正、负性音乐刺激下的负性偏向及脑激活的研究第51-63页
    4.1 研究目的第51页
    4.2 实验方法第51-55页
        4.2.1 研究对象第51-52页
        4.2.2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52-53页
        4.2.3 实验过程第53页
        4.2.4 扫描参数第53-54页
        4.2.5 fMRI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第54页
        4.2.6 统计方法第54-55页
    4.3 结果第55-58页
        4.3.1 音乐的评定与选取第55-56页
        4.3.2 产后抑郁组与产后对照组对三种音乐主观愉悦度评价的比较第56页
        4.3.3 产后抑郁组与产后对照组在正、负性音乐刺激下激活脑区的比较第56-57页
        4.3.4 相关分析第57-58页
    4.4 讨论第58-61页
        4.4.1 音乐的评定与选取第58-59页
        4.4.2 产后抑郁症的情绪偏向第59页
        4.4.3 产后抑郁症负性偏向的脑机制第59-61页
    4.5 结论第61-63页
5 实验三:产后抑郁症患者心算应激下主观应激评定、皮质醇与脑激活反应的研究第63-85页
    5.1 实验目的第63页
    5.2 实验方法第63-67页
        5.2.1 研究对象第63-64页
        5.2.2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64-65页
        5.2.3 实验过程第65页
        5.2.4 指标观察与测定方法第65-66页
        5.2.5 扫描参数第66页
        5.2.6 fMRI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第66-67页
        5.2.7 实验设计和统计第67页
    5.3 结果第67-76页
        5.3.1 心算应激材料的评定和选取第67页
        5.3.2 心算应激材料作为本研究应激材料的有效性检验第67-68页
        5.3.3 产后抑郁组和产后对照组对三种心算水平的主观应激评价的比较第68-69页
        5.3.4 产后抑郁组与产后对照组心算前、心算后、心算前后唾液皮质醇水平的升高值的比较第69-70页
        5.3.5 产后抑郁症组与产后对照组心算应激下脑激活区的比较第70-76页
    5.4 讨论第76-84页
        5.4.1 心算应激材料的评定和选取第76-77页
        5.4.2 选取的3个水平的心算作为本研究应激刺激的有效性第77页
        5.4.3 产后抑郁组对心算的主观应激评价第77-78页
        5.4.4 产后抑郁组心算应激前后唾液皮质醇水平第78-79页
        5.4.5 产后抑郁组心算下异常激活的脑区第79-81页
        5.4.6 产后抑郁症患者应激下异常激活脑区第81-84页
    5.5 结论第84-85页
6 总讨论第85-87页
7 总结第87-89页
    7.1 总结论第87页
    7.2 本研究的创新性第87-88页
    7.3 本研究的不足第88-89页
参考文献第89-101页
附录1 基本资料表第101-103页
附录2 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量表)第103-105页
附录3 音乐愉悦度评价量表(SAM)第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Fuzheng Huayu (FZHY) Formula in Improving Myocardial Fibrosis Following Sustained Pressure-overload Hypertrophy in Rats
下一篇:中国地震保险的供给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