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9页 |
1.1 生物传感器 | 第11-14页 |
1.1.1 生物传感器定义 | 第11-12页 |
1.1.2 生物传感器的主要应用领域 | 第12-13页 |
1.1.3 生物传感器的展望 | 第13-14页 |
1.2 抗污染界面 | 第14-23页 |
1.2.1 常见的表面污染现象及抗污染意义 | 第14-16页 |
1.2.2 常见的抗污染材料及抗污染机理 | 第16-21页 |
1.2.3 构建抗污染传感界面 | 第21-23页 |
1.3 导电聚合物 | 第23-28页 |
1.3.1 导电聚合物的简介 | 第23-24页 |
1.3.2 导电聚合物的制备及应用 | 第24-25页 |
1.3.3 聚苯胺合成机理 | 第25-26页 |
1.3.4 聚吡咯聚噻吩合成机理 | 第26页 |
1.3.5 聚 3,4-乙烯二氧噻吩(PEDOT)合成机理 | 第26-28页 |
1.3.6 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合成方法 | 第28页 |
1.4 课题依据及研究思路 | 第28-29页 |
第二章 基于PEG的抗污染电化学DNA传感器用于实际样品检测 | 第29-38页 |
2.1 引言 | 第29-30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0-32页 |
2.2.1 材料 | 第30页 |
2.2.2 仪器和测量 | 第30-31页 |
2.2.3 纳米抗污染DNA传感器的制备 | 第31-32页 |
2.3 结果和讨论 | 第32-37页 |
2.3.1 裸的玻碳电极与氧化处理后的玻碳电极的表面表征 | 第32页 |
2.3.2 电极修饰过程的表征 | 第32-33页 |
2.3.3 EDS表征 | 第33-34页 |
2.3.4 抗血清污染对比 | 第34-35页 |
2.3.5 界面的非特异性蛋白吸附实验 | 第35-36页 |
2.3.6 DNA传感器分析检测对比 | 第36-37页 |
2.4 结论 | 第37-38页 |
第三章 一种基于透明质酸掺杂导电聚合物PEDOT的防污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用于癌胚抗原的检测 | 第38-50页 |
3.1 引言 | 第38-39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9-41页 |
3.2.1 材料 | 第39页 |
3.2.2 仪器和测量 | 第39-40页 |
3.2.3 PEDOT/HA纳米复合材料的电沉积 | 第40页 |
3.2.4 CEA免疫传感器制造 | 第40-41页 |
3.3 结果和讨论 | 第41-49页 |
3.3.1 SEM表征 | 第41-42页 |
3.3.2 EDS和IR表征 | 第42-43页 |
3.3.3 实际人血清样品中的防污分析 | 第43-45页 |
3.3.4 接触角表征 | 第45-46页 |
3.3.5 电化学表征 | 第46-47页 |
3.3.6 免疫传感器的感应性能 | 第47-48页 |
3.3.7 免疫传感器的选择性 | 第48-49页 |
3.3.8 实际人血清样品中的分析 | 第49页 |
3.4 结论 | 第49-50页 |
第四章 基于透明质酸功能化的抗污染界面的构建及其在复杂生物样品中检测microRNA | 第50-69页 |
4.1 引言 | 第50-52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2-55页 |
4.2.1 实验试剂 | 第52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52-53页 |
4.2.3 双配体功能化的金纳米簇的合成 | 第53页 |
4.2.4 生物传感器的构建 | 第53-54页 |
4.2.5 生物传感器的表征 | 第54-55页 |
4.2.6 凝胶电泳分析 | 第55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5-68页 |
4.3.1 传感界面的综合表征 | 第55-59页 |
4.3.2 传感界面的电化学表征 | 第59-61页 |
4.3.3 miRNA的检测策略 | 第61-62页 |
4.3.4 实验条件优化 | 第62-63页 |
4.3.5 传感器抗非特异性吸附性能 | 第63-65页 |
4.3.6 传感器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 第65-67页 |
4.3.7 实际样品检测 | 第67-68页 |
4.4 结论 | 第68-69页 |
结论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