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图书馆学、图书馆事业论文--读者工作论文

高校图书馆机构知识服务用户参与理论与应用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25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1 理论意义第12-13页
        1.2.2 实践意义第13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22页
        1.3.1 图书馆用户参与的国内外研究概述第13-16页
        1.3.2 图书馆用户参与的研究方向第16-19页
        1.3.3 图书馆用户参与的实践应用第19-21页
        1.3.4 国内外现状述评第21-22页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第22-23页
    1.5 论文结构与框架第23-24页
    1.6 主要创新点第24-25页
2 高校图书馆机构知识服务用户参与理论研究第25-38页
    2.1 高校图书馆机构知识服务用户参与的相关概念第25-28页
        2.1.1 机构知识第25-26页
        2.1.2 机构知识服务第26-27页
        2.1.3 高校图书馆机构知识服务第27-28页
    2.2 高校图书馆机构知识服务用户参与的理论依据第28-32页
        2.2.1 顾客参与理论第28-32页
        2.2.2 使用与满足理论第32页
    2.3 高校图书馆机构知识服务用户参与的涵义第32-33页
        2.3.1 高校图书馆机构知识服务用户参与的内涵第32-33页
        2.3.2 高校图书馆机构知识服务用户参与的类型第33页
    2.4 高校图书馆机构知识服务用户参与的必要性第33-34页
        2.4.1 用户参与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意义第33-34页
        2.4.2 缺少用户参与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影响第34页
    2.5 高校图书馆机构知识服务用户参与的必然性第34-36页
        2.5.1 图书馆服务的转型第34-35页
        2.5.2 用户服务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趋势第35页
        2.5.3 用户参与意识的增强第35-36页
    2.6 高校图书馆机构知识服务用户参与的可行性第36-37页
        2.6.1 服务主客体信息素养的保障第36页
        2.6.2 用户参与途径的完善第36-37页
    2.7 本章小结第37-38页
3 高校图书馆机构知识服务用户参与度的影响因素研究第38-51页
    3.1 技术接受模型第38-41页
        3.1.1 技术接受模型的理论基础第38-39页
        3.1.2 技术接受模型的内涵第39-40页
        3.1.3 技术接受模型的应用第40-41页
    3.2 研究变量第41-42页
        3.2.1 外部变量第41页
        3.2.2 中介变量第41-42页
    3.3 研究假设第42页
    3.4 研究模型第42-43页
    3.5 量表设计第43-44页
    3.6 实证分析——以“科研成果统计”为例第44-50页
        3.6.1 研究设计第44-45页
        3.6.2 数据分析第45-50页
    3.7 本章小结第50-51页
4 高校图书馆机构知识服务平台的可用性研究第51-66页
    4.1 机构知识库简介第51-52页
    4.2 可用性测试第52-55页
        4.2.1 可用性测试的概念第52页
        4.2.2 可用性测试的指标第52-53页
        4.2.3 可用性测试的流程第53-54页
        4.2.4 可用性测试的应用第54-55页
    4.3 机构知识服务平台的可用性测试第55-58页
        4.3.1 实验目的第55页
        4.3.2 实验设备与环境第55页
        4.3.3 实验准备过程第55-58页
        4.3.4 实验分析指标第58页
    4.4 机构知识服务平台的可用性分析第58-64页
        4.4.1 效率性分析第58-62页
        4.4.2 效用性分析第62-63页
        4.4.3 满意度分析第63-64页
    4.5 本章小结第64-66页
5 总结与展望第66-70页
    5.1 研究总结第66-68页
        5.1.1 研究工作回顾第66-67页
        5.1.2 研究主要结论第67-68页
    5.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5页
致谢第75-76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6-77页
附录A:用户参与科研成果统计的影响因素调查表第77-78页
附录B:可用性测试之前测问卷第78-79页
附录C:可用性测试之情境任务第79-80页
附录D:可用性测试之后测问卷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全民阅读背景下民间阅读组织运营模式问题研究
下一篇: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的“河北大学青年”微信公众平台用户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