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25页 |
1.1 种子的生态学意义 | 第9-10页 |
1.2 种子萌发与休眠的定义及生态学意义 | 第10-11页 |
1.3 种子萌发的种间差异 | 第11-12页 |
1.4 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 | 第12-18页 |
1.4.1 外界环境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12-16页 |
1.4.2 内在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16-18页 |
1.5 种子萌发对策的相关研究 | 第18-24页 |
1.5.1 种子萌发对策的类型 | 第19页 |
1.5.2 种子萌发对策的常用测量指标及应用 | 第19-21页 |
1.5.3 洛伦兹(Lorenz)曲线与基尼(GINI)系数的应用 | 第21-24页 |
1.6 本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4-25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5-28页 |
2.1 研究区域自然条件 | 第25-26页 |
2.2 研究材料和方法 | 第26页 |
2.3 数据处理及分析 | 第26-28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8-37页 |
3.1 种子萌发对策的分析 | 第28-29页 |
3.2 采集地海拔对种子萌发策略的影响 | 第29-31页 |
3.3 温度对种子萌发策略的影响 | 第31-35页 |
3.4 GINI系数与萌发率、萌发速率、初始萌发时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35-37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37-40页 |
4.1 种子萌发对策的分析 | 第37-38页 |
4.2 采集地海拔与种子萌发策略之间的关系 | 第38-39页 |
4.3 温度与种子萌发策略之间的关系 | 第39-40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7页 |
附录 | 第47-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