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8页
1 前言第8-10页
   ·民生的基本概念第8-9页
   ·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第9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述第9-10页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的思想渊源第10-19页
   ·中国历代民生思想第11-13页
     ·中国古代民生思想概述第11页
     ·中国近代民生思想概述第11-12页
     ·中国历代民生思想的进步意义第12-13页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民生思想第13-16页
     ·马克思主义的民生思想第13-14页
     ·列宁的民生思想第14-15页
     ·马克思列宁主义民生思想的指导价值第15-16页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共产党的民生思想第16-19页
     ·党在革命战争年代的民生思想第16-17页
     ·党在建国后全面执政的民生思想第17-18页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的启示第18-19页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的发展脉络第19-28页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最大的民生第20-22页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民生的根本保证第20-21页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民生的出发点第21-22页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价值取向第22页
   ·在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中改善民生第22-25页
     ·社会稳定是民生的期盼第22-23页
     ·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第23-24页
     ·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改善民生第24-25页
   ·科学发展观是改善民生的新理念第25-28页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第26页
     ·科学发展观是改善民生的科学指南第26-27页
     ·改善民生彰显党的科学执政能力第27-28页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的基本内核第28-35页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的核心第29-30页
     ·突出人民群众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第29页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第29-30页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第30页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的目标第30-32页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第30-31页
     ·共同富裕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富裕第31页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第31-32页
   ·社会建设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的集中体现第32-35页
     ·教育是民生之基第32页
     ·就业是民生之本第32-33页
     ·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第33-34页
     ·社会保障是民生之依第34-35页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的时代价值第35-42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一脉相承第35-37页
     ·中国特色的民生理论渊源于马克思主义的民生思想第35-36页
     ·中国特色的民生理论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民生思想第36页
     ·中国特色的民生理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民生思想第36-3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第37-39页
     ·民生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机的统一第37-38页
     ·民生理论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第38页
     ·民生理论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第38-39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促进了党的执政方式的转变第39-42页
     ·保障和改善民生发扬了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第39-40页
     ·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第40-41页
     ·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了党的领导和执政方式的转变第41-42页
结论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6页
论文发表情况第46-47页
致谢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政党制度规范体系研究
下一篇:基于视频的森林火灾识别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