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10-13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3 研究评述 | 第12-13页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3-16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4.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3-16页 |
2 山东省农民收入变动分析 | 第16-32页 |
2.1 山东省农民收入增长分析 | 第16-18页 |
2.1.1 超高速增长阶段(1979~1983) | 第16页 |
2.1.2 波动性缓慢增长阶段(1984~1991) | 第16-17页 |
2.1.3 快速增长阶段(1992~1996) | 第17页 |
2.1.4 低速缓慢增长阶段(1997~2003) | 第17-18页 |
2.1.5 再次提速增长阶段(2004~2011) | 第18页 |
2.1.6 缓慢下滑增长阶段(2012~2015) | 第18页 |
2.2 山东省农民各级收入结构分析 | 第18-22页 |
2.2.1 农民收入来源结构分析 | 第18-19页 |
2.2.2 家庭经营性收入结构分析 | 第19-20页 |
2.2.3 第一产业收入机构分析 | 第20-22页 |
2.3 山东省农民收入来源的贡献分析 | 第22-26页 |
2.3.1 家庭经营性收入的贡献分析 | 第22-23页 |
2.3.2 工资性收入的贡献分析 | 第23-24页 |
2.3.3 财产性收入的贡献分析 | 第24-25页 |
2.3.4 转移性收入的贡献分析 | 第25-26页 |
2.4 山东省城乡收入差距分析 | 第26-3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3 山东省农民增收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2-48页 |
3.1 基于计量模型的农民增收影响因素分析 | 第32-43页 |
3.1.1 农民收入影响因素的模型构建 | 第32-33页 |
3.1.2 指标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33-35页 |
3.1.3 模型分析过程 | 第35-42页 |
3.1.4 结果分析 | 第42-43页 |
3.2 山东省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 | 第43-46页 |
3.2.1 农业经济结构不合理 | 第43-44页 |
3.2.2 科技推广不足 | 第44页 |
3.2.3 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低 | 第44页 |
3.2.4 市场信息依然不对称 | 第44-45页 |
3.2.5 制度改革效果不明显 | 第45页 |
3.2.6 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单一 | 第45页 |
3.2.7 农业投入不足 | 第45-46页 |
3.3 山东省农民增收的促进因素 | 第46-47页 |
3.3.1 农业人口素质不断提升 | 第46页 |
3.3.2 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 | 第46页 |
3.3.3 城镇化及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 第46-47页 |
3.3.4 财政农业支出不断增加 | 第4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4 国内外经验及启示 | 第48-56页 |
4.1 国外经验 | 第48-51页 |
4.1.1 美国 | 第48-49页 |
4.1.2 日本 | 第49-50页 |
4.1.3 巴西 | 第50-51页 |
4.2 国内经验 | 第51-54页 |
4.2.1 浙江省 | 第51-52页 |
4.2.2 江苏省 | 第52-53页 |
4.2.3 广东省 | 第53-54页 |
4.3 对山东省农民增收的启示 | 第54-5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5 山东省农民增收的对策 | 第56-60页 |
5.1 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 第56页 |
5.2 努力创新农村经营体制 | 第56-57页 |
5.3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 | 第57页 |
5.4 加快城镇化及农村工业化进程 | 第57-58页 |
5.5 加大农村金融的发展 | 第58-59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结论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