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绪论 | 第8-12页 |
(一)研究的意义 | 第8-9页 |
1、理论意义 | 第8页 |
2、现实意义 | 第8-9页 |
(二)研究的目的和思路 | 第9页 |
(三)研究的主要观点和内容 | 第9-10页 |
(四)研究的方法 | 第10-12页 |
1、文献研读法 | 第10-11页 |
2、案例分析法 | 第11页 |
3、访谈调研法 | 第11-12页 |
一、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2-18页 |
(一)相关概念及情况分析 | 第12-16页 |
1、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 第12-13页 |
2、村办农民专业合作社 | 第13页 |
3、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村组织的关系分析 | 第13-14页 |
4、省内外村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案例分析 | 第14-16页 |
(二)理论基础 | 第16-18页 |
1、有限政府理论 | 第16页 |
2、政府干预主义理论 | 第16-17页 |
3、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17-18页 |
二、博兴县村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有关情况 | 第18-22页 |
(一)博兴县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基本途径 | 第18-19页 |
1、土地流转 | 第18页 |
2、服务创收 | 第18-19页 |
3、企业带动 | 第19页 |
4、资源开发 | 第19页 |
5、资产租赁 | 第19页 |
(二)博兴县村办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类型 | 第19-21页 |
1、村集体领办型 | 第20页 |
2、村集体服务型 | 第20页 |
3、村集体介入型 | 第20-21页 |
(三)博兴县村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效 | 第21-22页 |
1、促进了个性产业壮大 | 第21页 |
2、提高了农民收入 | 第21页 |
3、促进了劳动力转移 | 第21页 |
4、增强了村组织凝聚力 | 第21-22页 |
三、博兴县村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22-27页 |
(一)合作社自身运行发展方面 | 第22页 |
1、数量少,规模小,发展不平衡 | 第22页 |
2、停留于基础层面服务,不具备强有力的市场竞争 | 第22页 |
(二)村干部与合作社负责人思想意识方面 | 第22-23页 |
1、村干部思想层面 | 第22-23页 |
2、合作社负责人思想层面 | 第23页 |
(三)政府职能发挥方面 | 第23-27页 |
1、农民专业合作社被多头领导 | 第23页 |
2、政策扶持欠缺力度,优惠尚未得到完全下放 | 第23-24页 |
3、在人才和信息上,政府对合作社的服务供应有所欠缺 | 第24-25页 |
4、在合作社的管理上,政府的监管作用尚未彻底发挥 | 第25-27页 |
四、制约博兴县村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原因分析 | 第27-35页 |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定位和管理存在不足 | 第27-28页 |
1、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身定位偏差 | 第27-28页 |
2、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内部管理不完善 | 第28页 |
(二)部分村组织与合作社之间的信任度不高 | 第28-30页 |
1、村干部和合作社带头人个人的原因 | 第28-29页 |
2、传统权威与新生组织力量存在冲突 | 第29-30页 |
3、事权划分不明造成冲突 | 第30页 |
(三)政府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认识存在偏差 | 第30-32页 |
1、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性质认识不足 | 第31-32页 |
2、对发展农民合作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 第32页 |
(四)政府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管理体制尚未形成 | 第32-35页 |
1、缺乏一个综合性的管理机构 | 第33页 |
2、配套的地方性法律法规尚未完善 | 第33-35页 |
五、完善促进村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对策 | 第35-42页 |
(一)加强对村干部的培训、教育和引领 | 第35页 |
1、加强宣传教育 | 第35页 |
2、探索适合的运行模式 | 第35页 |
(二)树立政府和群众的正确认识 | 第35-36页 |
1、强化培训沟通 | 第35-36页 |
2、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引导广泛参与 | 第36页 |
(三)进一步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体制 | 第36-37页 |
1、将相关部门业务进行整合划分 | 第37页 |
2、建立综合性领导、管理和协调机构 | 第37页 |
(四)做好合作社的规范化运行及监督管理 | 第37-39页 |
1、制定配套的地方性法律法规 | 第38页 |
2、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制度 | 第38-39页 |
(五)出台农业合作社优惠、扶持政策 | 第39-40页 |
1、加大税收优惠范围 | 第39页 |
2、落实信贷政策和保险政策 | 第39页 |
3、建立专项扶持资金 | 第39-40页 |
(六)强化专业人才培育和信息服务 | 第40-42页 |
1、持续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 | 第40-41页 |
2、加大信息服务力度 | 第41-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注释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