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6-10页 |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6-7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7-8页 |
1.3 研究思路 | 第8-9页 |
1.4 完成工作量 | 第9-10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0-16页 |
2.1 区域构造背景 | 第10-13页 |
2.1.1 大地构造背景 | 第10-11页 |
2.1.2 构造发展简史 | 第11-13页 |
2.2 区域地层概况 | 第13-16页 |
第三章 下寒武统黑色岩系地层学及岩石学、矿物学特征 | 第16-38页 |
3.1 典型剖面地层特征及样品 | 第16-30页 |
3.1.1 金沙岩孔剖面 | 第16-18页 |
3.1.2 遵义松林大竹流水剖面 | 第18-19页 |
3.1.3 遵义松林中南村黑沙坡剖面 | 第19-21页 |
3.1.4 湄潭茅坪梅子湾剖面 | 第21-22页 |
3.1.5 瓮安永和剖面 | 第22-24页 |
3.1.6 松桃道坨剖面 | 第24-27页 |
3.1.7 岑巩竹溪剖面 | 第27页 |
3.1.8 天柱大河边云洞矿区剖面 | 第27-30页 |
3.2 黑色岩系地层在不同剖面的变化特征及相区划分 | 第30-33页 |
3.3 黑色岩系岩石学、矿物学特征 | 第33-37页 |
3.3.1 分析方法 | 第33页 |
3.3.2 岩石学、矿物学特征 | 第33-37页 |
3.4 本章小节 | 第37-38页 |
第四章 黑色岩系的地球化学特征 | 第38-48页 |
4.1 分析方法 | 第38页 |
4.2 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 第38-39页 |
4.3 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39-42页 |
4.3.1 微量元素 | 第39-41页 |
4.3.2 稀土元素 | 第41-42页 |
4.4 黑色岩系中有机质与微量元素的变化关系 | 第42-4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五章 黑色岩系元素富集规律与沉积环境 | 第48-58页 |
5.1 微量元素富集特征对沉积环境的指示 | 第48-54页 |
5.2 气候变化对的海水化学成分变化的影响 | 第54-56页 |
5.3 稀土元素富集与硅质岩成因分析 | 第56-5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附录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