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非金属矿床(总论)论文

贵州紫云方解石矿床成因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前言第7-11页
    1.1 选题背景第7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7-8页
    1.3 研究现状第8-9页
        1.3.1 方解石研究现状第8-9页
        1.3.2 紫云方解石矿床研究现状第9页
    1.4 研究内容第9-10页
    1.5 论文工作量第10-11页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第11-16页
    2.1 大地构造位置第11-12页
    2.2 地层第12-13页
    2.3 构造第13-14页
    2.4 岩浆岩第14页
    2.5 区域矿产第14-16页
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第16-29页
    3.1 矿区地层第16-17页
    3.2 矿区构造第17-18页
    3.3 围岩蚀变第18页
    3.4 矿体特征第18-21页
    3.5 矿石及围岩特征第21-24页
    3.6 典型剖面特征第24-27页
        3.6.1 火山关剖面第25-26页
        3.6.2 达则剖面第26-27页
    3.7 小结第27-29页
第四章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第29-42页
    4.1 样品准备及测试分析第29-30页
    4.2 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第30-32页
    4.3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第32-34页
    4.4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第34-36页
    4.5 小结第36-42页
第五章 碳、氧同位素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第42-46页
    5.1 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第42-44页
    5.2 流体包裹体特征第44-45页
    5.3 小结第45-46页
第六章 成因分析及成矿前景第46-50页
    6.1 成矿地质条件分析第46-47页
        6.1.1 地质背景特征第46页
        6.1.2 控矿因素分析第46-47页
    6.2 成矿物质来源第47页
    6.3 成因分析第47页
    6.4 成矿模式第47-48页
    6.5 成矿前景探讨第48-49页
        6.5.1 区内成矿前景分析第48页
        6.5.2 区外成矿前景分析第48-49页
    6.6 小结第49-50页
第七章 结论第50-52页
    7.1 结论第50-51页
    7.2 存在问题第51-52页
致谢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6页
附录第56-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贵州水城小牛井田晚二叠世煤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煤环境分析
下一篇:黔北地区下寒武统黑色岩系的沉积环境与地球化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