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化学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无机化学工业论文--电镀、电解工业论文

高浓度有机物、铬、镍、铜电镀混合废水处理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1页
    1.1 课题来源、研究目的和意义、创新点第10-11页
        1.1.1 课题来源第10页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1.1.3 课题创新点第11页
    1.2 电镀废水的来源、特点、危害第11-14页
        1.2.1 废水来源第11-12页
        1.2.2 废水特点第12-13页
        1.2.3 废水危害第13-14页
    1.3 电镀混合废水处理技术第14-19页
        1.3.1 化学法第14-16页
        1.3.2 物理化学法第16-17页
        1.3.3 生物法第17-18页
        1.3.4 其他方法第18-19页
    1.4 研究思路与内容第19-21页
        1.4.1 技术思路第19页
        1.4.2 研究内容第19-21页
第2章 实验材料与分析方法第21-28页
    2.1 实验试剂和仪器第21-22页
        2.1.1 实验试剂第21页
        2.1.2 实验仪器第21-22页
    2.2 分析方法及废水测定结果第22-28页
        2.2.1 COD的测定方法第22-23页
        2.2.2 总铜的测定方法及标准曲线第23-24页
        2.2.3 总铬的测定方法及标准曲线第24页
        2.2.4 六价铬的测定方法及标准曲线第24-25页
        2.2.5 总镍的测定方法及标准曲线第25-27页
        2.2.6 废水测定结果第27-28页
第3章 光催化处理电镀混合废水技术研究第28-35页
    3.1 实验内容第28-34页
        3.1.1 紫外光催化铜离子氧化苯酚的效能比较第29页
        3.1.2 紫外光光照时间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第29-31页
        3.1.3 废水pH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第31-32页
        3.1.4 氧化剂用量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第32-34页
    3.2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4章 还原/中和沉淀法去除重金属的研究第35-48页
    4.1 实验内容第35页
    4.2 还原/中和沉淀法对铬去除效果的研究第35-42页
        4.2.1 pH对六价铬去除效果的影响第35-37页
        4.2.2 还原剂用量对六价铬去除效果的影响第37-38页
        4.2.3 反应时间对六价铬去除效果的影响第38-39页
        4.2.4 pH对总铬去除效果的的影响第39-40页
        4.2.5 中和搅拌时间对总铬去除效果的影响第40-41页
        4.2.6 还原剂用量对总铬去除效果的影响第41-42页
    4.3 中和沉淀法对Cu~(2+)、Ni~(2+)去除效果的研究第42-44页
        4.3.1 pH对Cu~(2+)、Ni~(2+)去效果的影响第42-43页
        4.3.2 中和拌时间对Cu~(2+)、Ni~(2+)去效果的影响第43-44页
    4.4“光催化/还原/中和沉淀”联合处理实验第44-46页
        4.4.1 实验内容第44-45页
        4.4.2 实验思路第45页
        4.4.3 实验步骤第45-46页
        4.4.4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6页
    4.5 本章小结第46-48页
第5章 电絮凝对重金属去除效果的研究第48-56页
    5.1 实验内容第48-54页
        5.1.1 电流密度对重金属去除率的影响第48-50页
        5.1.2 pH对重金属去除率的影响第50-51页
        5.1.3 絮凝时间对重金属去除率的影响第51-53页
        5.1.4 极板间距对重金属去除率的影响第53-54页
        5.1.5 整体实验效果第54页
    5.2 本章小结第54-56页
第6章 结论与建议第56-58页
    6.1 结论第56-57页
    6.2 建议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2-63页
致谢第63-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过渡金属氧化物/碳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在水体污染物处理中的应用
下一篇:新一轮体制改革下的医疗器械监管问题研究--以常州市武进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