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1.2 国内外事件抽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1 英文事件抽取方法 | 第14-15页 |
1.2.2 中文事件抽取方法 | 第15-16页 |
1.2.3 双语事件抽取方法 | 第16-17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9-21页 |
第二章 相关知识介绍 | 第21-32页 |
2.1 句法分析 | 第21-22页 |
2.2 词对齐 | 第22-23页 |
2.3 支持向量机模型 | 第23-27页 |
2.4 语料资源 | 第27-28页 |
2.4.1 英文单语语料库 | 第27-28页 |
2.4.2 双语平行语料库 | 第28页 |
2.5 基准系统介绍 | 第28-31页 |
2.6 测评方法介绍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基于词嵌入相似语义映射的事件短语学习 | 第32-41页 |
3.1 引言 | 第32-33页 |
3.2 Word2vec训练词嵌入原理 | 第33-35页 |
3.3 基于词嵌入相似语义映射的学习事件短语 | 第35-37页 |
3.3.1 动词与名词提取 | 第35-36页 |
3.3.2 词嵌入模型训练和事件短语扩展 | 第36-37页 |
3.4 实验设计与分析 | 第37-40页 |
3.4.1 实验设置 | 第37页 |
3.4.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7-4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基于paraphrase双语语义映射的事件短语学习 | 第41-54页 |
4.1 引言 | 第41-42页 |
4.2 paraphrase方法原理 | 第42-45页 |
4.2.1 paraphrase的抽取方法 | 第42-43页 |
4.2.2 paraphrase质量评判方法 | 第43-45页 |
4.3 基于paraphrase事件短语学习方法 | 第45-49页 |
4.3.1 动词结构与名词结构提取 | 第45-46页 |
4.3.2 基于paraphrase学习事件短语 | 第46-49页 |
4.4 实验设计与分析 | 第49-53页 |
4.4.1 实验设置 | 第49页 |
4.4.2 基于paraphrase的事件短语学习方法结果 | 第49-51页 |
4.4.3 新的事件短语结构分析 | 第51-5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基于双语语义结构映射的事件短语学习 | 第54-70页 |
5.1 引言 | 第54-56页 |
5.2 基于单次迭代的事件短语双语语义结构映射过程 | 第56-60页 |
5.2.1 事件短语在双语间的映射过程 | 第56-57页 |
5.2.2 事件短语的拆分重组 | 第57-58页 |
5.2.3 事件短语噪声过滤策略 | 第58-60页 |
5.3 多轮迭代的双语映射短语学习方法 | 第60-61页 |
5.3.1 多轮迭代系统参数调整方法 | 第60页 |
5.3.2 多轮迭代系统短语过滤策略改进 | 第60-61页 |
5.4 基于支持向量机模型的事件识别方法 | 第61-63页 |
5.4.1 支持向量机分类器的特征定义 | 第61-62页 |
5.4.2 支持向量机分类器设计 | 第62-63页 |
5.5 实验设计与分析 | 第63-69页 |
5.5.1 实验设置 | 第63-64页 |
5.5.2 基于双语语义结构映射方法学习事件短语实验结果 | 第64-66页 |
5.5.3 基于支持向量机模型的事件识别实验结果 | 第66-67页 |
5.5.4 新事件短语和新短语结构分析 | 第67-69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0-72页 |
6.1 研究工作总结 | 第70-71页 |
6.2 下一步工作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