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政府应急决策的风险分析与防范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6页
   ·问题的提出第9-11页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频率增高第9-10页
     ·政府应急决策重要性凸显第10-11页
     ·政府应急决策水平有待提高第1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国内外关于政府应急决策研究的现状第11-14页
     ·国内外政府应急决策风险分析与防范研究的不足第14页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思路第14-15页
     ·论文的研究内容第14页
     ·论文的研究思路第14-15页
   ·论文的研究意义第15-16页
     ·为政府应急决策提供理论依据第15页
     ·提高政府应急决策的科学水平第15页
     ·确保政府应急管理的稳定有序第15-16页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主要方法第16-25页
   ·突发公共事件的相关理论第16-19页
     ·突发公共事件的概念第16-17页
     ·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型第17-18页
     ·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第18-19页
   ·政府应急决策的相关理论第19-22页
     ·政府应急决策的概念第19页
     ·政府应急决策的过程第19-20页
     ·政府应急决策的体系第20-21页
     ·政府应急决策的特点第21-22页
   ·常见的风险分析方法第22-25页
     ·故障树分析法第22页
     ·模糊综合评价法第22页
     ·层次分析法第22页
     ·解释结构模型第22-23页
     ·危险与可操作分析法第23页
     ·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法第23页
     ·头脑风暴法第23页
     ·德尔菲法第23-24页
     ·各种风险分析方法的比较第24-25页
第三章 政府应急决策风险的理论分析第25-33页
   ·政府应急决策风险的成因分析第25-28页
     ·应急预案编制不完善第25-26页
     ·应急预案启动不合理第26页
     ·应急信息沟通不畅通第26-27页
     ·应急决策体制不灵活第27-28页
   ·政府应急决策风险的类型划分第28-31页
     ·决策主体风险第28-29页
     ·决策过程风险第29-30页
     ·决策体系风险第30-31页
   ·政府应急决策风险的特性分析第31-33页
     ·隐秘性第31页
     ·连锁性第31-32页
     ·紧急性第32页
     ·严重性第32-33页
第四章 政府应急决策的风险分析模型第33-46页
   ·政府应急决策风险分析模型的要求第33-35页
     ·方法多样性第33页
     ·完成时效性第33-34页
     ·因素全面性第34页
     ·情境适应性第34页
     ·技术支撑性第34-35页
     ·操作可行性第35页
   ·政府应急决策风险分析模型的构建第35-40页
     ·风险识别第36-37页
     ·风险发生概率判定第37-38页
     ·风险发生后果判定第38-39页
     ·风险等级划分第39-40页
   ·政府应急决策风险分析模型的应用第40-46页
     ·模型应用原则第40-41页
     ·模型应用策略第41-42页
     ·模型应用实例第42-46页
第五章 政府应急决策的风险防范第46-53页
   ·政府应急决策风险防范的基本原则第46-48页
     ·客观性原则第46页
     ·科学性原则第46-47页
     ·及时性原则第47页
     ·适应性原则第47-48页
   ·政府应急决策风险防范存在的问题第48-50页
     ·应急预案的编制存在缺陷第48页
     ·部门间协调存在一定的困难第48-49页
     ·预警体系的科学化程度较低第49页
     ·应急决策的公众参与程度低第49-50页
   ·政府应急决策风险防范的关键内容第50-51页
     ·应急预案体系的构建第50页
     ·应急能力的定期评估第50-51页
     ·应急信息的畅通流动第51页
   ·政府应急决策风险防范的对策分析第51-53页
     ·政府应急决策支持系统的搭建第51-52页
     ·政府应急信息的公开与控制第52页
     ·政府应急决策的公众参与第52-53页
第六章 结论第53-54页
致谢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成果第57-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制度创新研究
下一篇:我国志愿者队伍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解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