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1.3 研究思路和内容 | 第15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5 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2章 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 | 第16-23页 |
2.1 COSO内部控制框架理论 | 第16-19页 |
2.1.1 COSO内部控制框架简介 | 第16-18页 |
2.1.2 内部控制定义及典型观点 | 第18-19页 |
2.2 行政单位内部控制理论 | 第19-22页 |
2.2.1 行政单位概念界定 | 第19-20页 |
2.2.2 行政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 | 第20-22页 |
2.3 COSO内部控制理论和行政单位内部控制理论的关联 | 第22-23页 |
第3章 S市司法局内部控制的现状 | 第23-33页 |
3.1 S市司法局简介 | 第23-25页 |
3.2 S市司法局内部控制实施情况 | 第25-33页 |
3.2.1 风险评估和控制方法 | 第25-26页 |
3.2.2 业务层面内部控制情况 | 第26-29页 |
3.2.3 单位层面内部控制 | 第29-31页 |
3.2.4 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 | 第31-33页 |
第4章 S市司法局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 第33-43页 |
4.1 单位内部控制环境有待改善 | 第33-35页 |
4.1.1 内部控制意识比较淡薄 | 第33页 |
4.1.2 内部控制制度有待完善 | 第33-34页 |
4.1.3 组织构架和工作机制亟需健全 | 第34页 |
4.1.4 监企不分且存在体制性障碍 | 第34-35页 |
4.2 新形势下预算控制面临挑战 | 第35-37页 |
4.2.1 精细化预算对司法经费预算产生影响 | 第35-36页 |
4.2.2 司法工作的保密要求面临预算透明制度的挑战 | 第36页 |
4.2.3 司法机关事权与支出责任不匹配 | 第36页 |
4.2.4 刚性预算编制与司法工作的不确定性发生矛盾 | 第36-37页 |
4.2.5 司法机关预算绩效有待提高 | 第37页 |
4.3 风险评估工作亟待改进 | 第37-38页 |
4.3.1 风险意识有待提高 | 第37页 |
4.3.2 风险评估制度有待完善 | 第37-38页 |
4.4 内部控制的内外监督力度不足 | 第38-40页 |
4.4.1 内部审计监督体系不完备 | 第38页 |
4.4.2 外部监督乏力 | 第38页 |
4.4.3 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存在缺陷 | 第38-40页 |
4.5 内部控制人员专业性和积极性有待提高 | 第40-43页 |
4.5.1 业务人员职业素养不高 | 第40页 |
4.5.2 业务培训不足 | 第40-41页 |
4.5.3 激励机制不健全 | 第41-43页 |
第5章 S市司法局内部控制的改进对策 | 第43-54页 |
5.1 改善司法局内部控制环境 | 第43-45页 |
5.1.1 提高有关人员内部控制意识 | 第43页 |
5.1.2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 第43-44页 |
5.1.3 合理设置内部控制组织架构 | 第44页 |
5.1.4 打破体制性障碍 | 第44-45页 |
5.2 改进财务会计工作内部控制 | 第45-47页 |
5.2.1 促进预算科学性和前瞻性 | 第45-46页 |
5.2.2 加快司法机关事权与支出责任梳理 | 第46页 |
5.2.3 建立严格的资产盘查制度并规范会计核算 | 第46-47页 |
5.2.4 强化会计基础工作 | 第47页 |
5.3 加强风险评估与预防 | 第47-48页 |
5.3.1 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和风险识别能力 | 第47页 |
5.3.2 设置风险评估部门并完善风险评估机制 | 第47-48页 |
5.4 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审查力度 | 第48-50页 |
5.4.1 建立完善内部审计制度 | 第48页 |
5.4.2 加强外部监督力度 | 第48-49页 |
5.4.3 明确责任追究制度 | 第49-50页 |
5.5 提高内部控制工作人员的专业性和积极性 | 第50-54页 |
5.5.1 提高人才准入标准和专业素质 | 第50页 |
5.5.2 重构职务序列和人员分类管理 | 第50-51页 |
5.5.3 构建科学的持续培训机制 | 第51-52页 |
5.5.4 建立监狱警察多元化激励方式 | 第52-54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不足 | 第54-55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4页 |
6.2 研究不足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