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各种防治方法论文--生物防治论文

内生细菌产杀白蚁活性代谢物质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前言第10-25页
    1.1 白蚁生物学第10-11页
        1.1.1 白蚁的类群第10页
        1.1.2 白蚁的生活习性特点第10-11页
    1.2 白蚁的危害第11-12页
    1.3 白蚁的防治第12-15页
        1.3.1 现阶段的防治状况第12页
        1.3.2 白蚁防治的新理念第12-13页
        1.3.3 白蚁的生物防治第13-14页
        1.3.4 植物提取物第14-15页
    1.4 植物内生细菌第15-19页
        1.4.1 内生细菌的研究起源第15页
        1.4.2 植物内生细菌的定义及分类第15-16页
        1.4.3 植物内生细菌的生物学作用第16-19页
    1.5 内生细菌活性代谢产物的概述第19-23页
        1.5.1 生长素第19-20页
        1.5.2 分泌抗菌物质第20-21页
        1.5.3 产生嗜铁素(siderophores)第21页
        1.5.4 孢外水解酶第21页
        1.5.5 细菌素(Bacteriocins)第21-22页
        1.5.6 氢氰酸(Hydrccyanic acid)第22页
        1.5.7 氨基酸第22页
        1.5.8 多糖第22-23页
        1.5.9 易挥发有机化合物(VOC)第23页
        1.5.10 前景展望第23页
    1.6 本论文的立题依据和意义第23-25页
第2章 材料与方法第25-40页
    2.1 试验材料第25-28页
        2.1.1 功能菌第25页
        2.1.2 指示菌第25页
        2.1.3 供试白蚁第25页
        2.1.4 培养基和主要试剂第25-27页
        2.1.5 主要仪器设备第27-28页
    2.2 试验方法第28-40页
        2.2.1 菌株HUB-Ⅰ-107 的鉴定第28页
        2.2.2 菌株的扩大培养第28-29页
        2.2.3 牛津杯法抑菌试验第29-30页
        2.2.4 培养条件对菌株HUB-Ⅰ-107 生长的影响第30-31页
        2.2.5 抑杀白蚁活性物质的初步分析第31-33页
        2.2.6 细菌荚膜多糖的提取制备及纯化第33-35页
        2.2.7 细菌脂多糖的提取制备第35-36页
        2.2.8 多糖的定性检测第36-37页
        2.2.9 粗制多糖含量的检测第37-38页
        2.2.10 多糖组分的分析第38-39页
        2.2.11 多糖提取物的白蚁饲喂试验第39-40页
第3章 结果与分析第40-59页
    3.1 HUB-I-107 的鉴定结果第40-42页
        3.1.1 HUB-I-107 形态鉴定结果第40页
        3.1.2 生理生化测定结果第40-42页
        3.1.3 16SrRNA 基因序列分析结果第42页
    3.2 菌体生长曲线的绘制第42-43页
    3.3 牛津杯法抑菌试验结果第43页
    3.4 培养条件菌株HUB-Ⅰ-107 生长的影响第43-45页
        3.4.1 发酵温度的确定第43-44页
        3.4.2 培养基初始pH 值的确定第44页
        3.4.3 摇瓶转速对菌株HUB-I-107 发酵的影响第44-45页
    3.5 抑杀白蚁活性物质的初步分析第45-50页
        3.5.1 排斥试验第45页
        3.5.2 抑杀白蚁活性物质的考察第45-50页
    3.6 细菌荚膜多糖的提取制备第50-54页
        3.6.1 荚膜染色观察结果第50-51页
        3.6.2 粗制多糖的定性检测第51-54页
    3.7 粗制多糖含量的测定第54-56页
        3.7.1 葡萄糖标准曲线绘制第54-55页
        3.7.2 样品的糖含量测定第55-56页
    3.8 多糖组分的分析第56-59页
第4章 讨论第59-62页
    4.1 菌株HUB-I-107 的鉴定第59页
    4.2 细菌荚膜多糖的提取制备及纯化第59页
    4.3 定性检测多糖的试验分析第59-60页
    4.4 粗制多糖含量的测定第60页
    4.5 关于硅胶薄层层析法分析多糖的单糖组成第60页
    4.6 本试验的创新点第60-62页
第5章 结论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73页
致谢第73-7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研究的课题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碳化钨基氧电极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下一篇:大豆Rubisco酶活性的QTL定位及ftsH基因的表达谱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