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24页 |
1.1 国外磁浮发展现状 | 第16-18页 |
1.2 国内磁浮发展现状 | 第18-20页 |
1.3 常导高速磁浮系统的组成 | 第20-21页 |
1.4 运行控制系统的组成 | 第21-22页 |
1.5 本文背景及研究内容 | 第22页 |
1.6 本文的组织及章节排编 | 第22-24页 |
第2章 功能性需求 | 第24-36页 |
2.1 操作与显示 | 第24-34页 |
2.1.1 概述 | 第24-25页 |
2.1.2 操作功能 | 第25-29页 |
2.1.3 显示功能 | 第29-34页 |
2.2 诊断信息的处理 | 第34-35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3章 安全性和可靠性需求 | 第36-46页 |
3.1 安全性的内涵和特点 | 第36-38页 |
3.2 安全性的量化方法和指标 | 第38-41页 |
3.2.1 危险侧失效率、安全维持概率和平均危险侧故障发生间隔时间 | 第38-40页 |
3.2.2 危险风险评价方法 | 第40-41页 |
3.3 可靠性的内涵和特点 | 第41-43页 |
3.4 可靠性的量化方法和指标 | 第43-45页 |
3.4.1 IDE 业务故障测度法 | 第43-44页 |
3.4.2 ULE 故障测度法 | 第44页 |
3.4.3 日本故障测度法 | 第44-45页 |
3.4.4 四维向量法 | 第4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4章 结构与功能 | 第46-57页 |
4.1 概述 | 第46-47页 |
4.2 操作员终端系统 | 第47-50页 |
4.2.1 系统结构 | 第47页 |
4.2.2 系统功能 | 第47-50页 |
4.3 归档记录系统 | 第50-51页 |
4.4 诊断终端系统 | 第51-56页 |
4.4.1 系统结构 | 第51-53页 |
4.4.2 系统功能 | 第53-56页 |
4.5 运行控制核心通信网 | 第5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5章 关键技术的实现 | 第57-97页 |
5.1 通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技术 | 第57-64页 |
5.1.1 运行控制核心通信网的安全性 | 第57-59页 |
5.1.2 运行控制核心通信网的可靠性 | 第59-64页 |
5.2 与安全相关的操作和显示技术 | 第64-70页 |
5.2.1 概述 | 第64页 |
5.2.2 与安全相关的操作技术 | 第64-67页 |
5.2.3 与安全相关的显示技术 | 第67-70页 |
5.3 线路拓扑结构和客户化组态及自识别技术 | 第70-80页 |
5.3.1 概述 | 第70-71页 |
5.3.2 组件的定义 | 第71-72页 |
5.3.3 规划组件 | 第72页 |
5.3.4 设计组件 | 第72-76页 |
5.3.5 组装组件 | 第76页 |
5.3.6 实现业务规则 | 第76-80页 |
5.4 基于 SNMP 协议的诊断信息识别处理技术 | 第80-96页 |
5.4.1 概述 | 第80-81页 |
5.4.2 体系结构 | 第81-84页 |
5.4.3 标准组成 | 第84-87页 |
5.4.4 MIB 故障管理分析 | 第87-93页 |
5.4.5 Agent 分析 | 第93-95页 |
5.4.6 中央运行控制系统的诊断解决方案 | 第95-9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7-100页 |
6.1 论文总结 | 第97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97-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3页 |
致谢 | 第103-10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04-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