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电子证据概论 | 第10-24页 |
第一节 电子证据简介 | 第10-13页 |
一、电子证据简介 | 第10-11页 |
二、电子证据的特征 | 第11-13页 |
第二节 现行电子证据法律制度的特点 | 第13-15页 |
第三节 电子证据的法律定位 | 第15-22页 |
一、对其他国家和地区关于电子证据法律定位的分析 | 第15-17页 |
二、对我国关于电子证据法律定位的分析 | 第17-18页 |
三、我国《电子签名法》对“功能等同法”的具体应用 | 第18-22页 |
第四节 电子证据规则对传统证据规则的冲击与挑战 | 第22-24页 |
一、传统证据规则介绍 | 第22页 |
二、冲击与挑战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国外对电子证据可采性规则研究 | 第24-35页 |
第一节 证据可采性概述 | 第24-25页 |
第二节 英美法系国家电子证据可采性问题的处理 | 第25-35页 |
一、美国对电子证据可采性问题的处理 | 第25-27页 |
二、加拿大《统一电子证据法》对电子证据可采性问题的处理 | 第27-29页 |
三、英国《1995 年民事证据法》对电子证据可采性问题的处理 | 第29-30页 |
四、其他一些国家对电子证据可采性问题的处理 | 第30-31页 |
五、综合评价 | 第31-35页 |
第三章 电子证据规则立法的本土建构 | 第35-48页 |
第一节 我国电子证据规则立法现状及评析 | 第35-36页 |
一、我国电子证据规则的立法现状例举 | 第35-36页 |
二、对我国电子证据规则的评介 | 第36页 |
第二节 审判案例的实证分析——从一起劳动争议仲裁案件评析电子证据规则的运用 | 第36-39页 |
第三节 完善我国电子证据可采性规则的立法建议 | 第39-48页 |
一、我国电子证据可采性规则的立法现状 | 第39-40页 |
二、电子证据可采性规则的认定标准 | 第40-48页 |
(一) 关联性认定 | 第41-42页 |
(二)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与合法性认定 | 第42-45页 |
1、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 第43-44页 |
2、证据排除的异议程序 | 第44-45页 |
(三) 真实性认定 | 第45-48页 |
第四章 结束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