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农药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原料及助剂论文

杀菌剂己唑醇的合成工艺研究及几种新型农药微乳剂的研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前言第11-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39页
    1 三唑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第12-26页
        1.1 三唑类化合物的开发及应用概况第12-14页
        1.2 三氮唑化合物的作用机制第14-19页
            1.2.1 麦角甾醇的生理功能及其合成过程第15-16页
            1.2.2 三唑类杀菌剂的作用机制第16-17页
            1.2.3 三唑类植物生长调节活性的作用机制第17-18页
            1.2.4 除草作用机制第18-19页
        1.3 结构与活性的关系第19-21页
            1.3.1 基团性质对活性的影响第19页
            1.3.2 立体异构对生物活性的影响第19-21页
        1.4 三唑类化合物的主要类型第21-25页
        1.5 典型三唑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及应用第25-26页
            1.5.1 N-烷基化法第25-26页
            1.5.2 环氧化物法第26页
            1.5.3 加成反应法第26页
    2 环氧化反应在医药、农药合成中的应用第26-28页
        2.1 在医药上的应用第27页
        2.2 在农药上的应用第27-28页
    3 己唑醇及其产品简介第28-31页
        3.1 产品现状第28页
        3.2 产品性质第28-29页
            3.2.1 结构式及分子式第28-29页
            3.2.2 名称第29页
            3.2.3 物化性质第29页
            3.2.4 毒性第29页
        3.3 产品用途第29-31页
            3.3.1 主要特点第29-30页
            3.3.2 使用技术第30-31页
    4 微乳剂概述第31-39页
        4.1 微乳剂的概念与提出第31-32页
        4.2 农药微乳剂的研究与应用概况第32-33页
        4.3 微乳的形成与稳定第33-35页
            4.3.1 微乳的形成机理第33-34页
            4.3.2 微乳液的稳定性理论第34-35页
        4.4 微乳剂的微观结构第35页
        4.5 微乳剂的组成及要求第35-39页
            4.5.1 有效成分—农药原药第35页
            4.5.2 乳化剂的选择与要求第35-39页
                4.5.2.1 表面活性剂在微乳形成中的作用第36-37页
                4.5.2.2 增溶作用对表面活性剂体系性质的影响第37-39页
第二章 己唑醇合成的工艺研究第39-60页
    1 实验部分第40-43页
        1.1 实验仪器及试剂第40-41页
            1.1.1 实验仪器第40-41页
            1.1.2 主要原料与试剂第41页
        1.2 实验操作第41-42页
        1.3 己唑醇的合成工艺流程图第42-43页
    2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3-54页
        2.1 2,4-二氯苯戊酮合成的影响因素第43-45页
            2.1.1 反应中温度的影响第43-44页
                2.1.1.1 滴加正戊酰氯时温度对收率的影响第43页
                2.1.1.2 滴加完正戊酰氯后反应温度对收率的影响第43-44页
            2.1.2 加完正戊酰氯后反应时间对收率的影响第44页
            2.1.3 氯化铝和正戊酰氯的摩尔比对反应收率的影响第44-45页
            2.1.4 套用实验第45页
        2.2 硫叶利德盐合成的影响因素第45-47页
            2.2.1 投料比的影响第45-46页
            2.2.2 反应温度的影响第46页
            2.2.3 反应时间的影响第46-47页
            2.2.4 滴加时间的影响第47页
        2.3 2, 4-二氯苯基戊酮的环氧化反应第47-50页
            2.3.1 反应溶剂对收率的影响第47-48页
            2.3.2 反应温度的影响第48页
            2.3.3 反应时间的影响第48-49页
            2.3.4 不同的碱对收率的影响第49页
            2.3.5 投料比的影响第49-50页
            2.3.6 套用实验第50页
        2.4 开环反应第50-54页
            2.4.1 亲核试剂对反应收率的影响第51页
            2.4.2 反应溶剂对收率的影响第51-52页
            2.4.3 投料比的影响第52页
            2.4.4 碱对收率的影响第52-53页
            2.4.5 反应温度的影响第53页
            2.4.6 反应时间的影响第53-54页
            2.4.7 套用实验第54页
    3 产品分析第54-58页
        3.1 产品的核磁共振氢谱分析第54页
        3.2 产品的定量分析第54-58页
            3.2.1 定量分析仪器条件第54-55页
                3.2.1.1 GC 条件第54-55页
                3.2.1.2 MS 条件第55页
            3.2.2 图谱分析第55-58页
                3.2.2.1 中间体 2,4-二氯苯戊酮谱图第55-56页
                3.2.2.2 2-(2,4-二氯苯基)-1,2-环氧己烷的谱图第56-57页
                3.2.2.3 己唑醇的谱图第57-58页
    4 经济效益分析第58页
    5 本章小节第58-60页
第三章几种新型农药微乳剂的研制第60-86页
    1 微乳剂简介第60-63页
        1.1 农药微乳剂的理化性能指标的测定第60-61页
            1.1.1 农药微乳剂的物理稳定性第60页
            1.1.2 农药微乳剂的化学稳定性第60-61页
        1.2 微乳剂的研究方法第61-63页
            1.2.1 微乳剂的制备过程第61-62页
                1.2.1.1 溶剂的预选第61页
                1.2.1.2 表面活性剂的预选第61-62页
                1.2.1.3 助表面活性剂的预选第62页
                1.2.1.4 水质的影响第62页
            1.2.2 农药微乳剂的制备方法第62-63页
        1.3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内容第63页
    2 实验部分第63-85页
        2.1 供试材料第63-64页
        2.2 实验仪器第64页
        2.3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第64-65页
            2.3.1 磺酸盐的合成第64页
                2.3.1.1 合成原理第64页
                2.3.1.2 实验操作第64页
            2.3.2 磷酸酯的合成第64-65页
                2.3.2.1 合成原理第64-65页
                2.3.2.2 实验操作第65页
        2.4 配方的设计和筛选第65-85页
            2.4.1 10%和20%氰戊菊酯微乳剂第65-68页
            2.4.2 4.5%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剂第68-71页
            2.4.3 2.0%阿维菌素微乳剂第71-74页
            2.4.4 10%哒螨灵微乳剂第74-76页
            2.4.5 10%、15%和20%甲氰菊酯微乳剂第76-80页
            2.4.6 20%噁醚唑微乳剂第80-82页
            2.4.7 5%己唑醇微乳剂第82-85页
    3 本章小节第85-86页
结论第86-87页
参考文献第87-92页
附录第92-97页
致谢第97-9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98-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烯紫杉醇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研究
下一篇:萘酚及其衍生物的绿色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