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嵌段共聚物的拓扑结构对热固性共混物纳米形态结构的影响及相关性能的研究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50页
    1.1 引言第16-17页
    1.2 聚合物共混物的制备方法及分类第17页
    1.3 聚合物共混物的相容性第17-20页
        1.3.1 聚合物共混物相容性的评价手段第17-19页
        1.3.2 聚合物共混物相容性的影响因数第19-20页
    1.4 聚合物共混物的相分离第20-22页
        1.4.1 聚合物共混物相分离热力学第20页
        1.4.2 聚合物共混物相分离的动力学第20-22页
    1.5 含嵌段共聚物的纳米结构热固性共混物第22-36页
        1.5.1 热固性共混物中纳米结构形成的机理第22-26页
            1.5.1.1 自组装机理第22-23页
            1.5.1.2 反应诱致微相分离机理第23-26页
        1.5.2 纳米结构热固性共混物的表征方法第26-28页
        1.5.3 纳米结构热固性共混物中有序或无序的形态结构第28-31页
        1.5.4 纳米结构形成的影响因数第31-36页
            1.5.4.1 嵌段共聚物的组分比和分子量大小第31-32页
            1.5.4.2 嵌段共聚物的拓扑结构第32-33页
            1.5.4.3 共混体系中嵌段共聚物的含量第33-35页
            1.5.4.4 热固性树脂的固化剂分子结构第35-36页
        1.5.5 纳米结构对热固性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第36页
    1.6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内容第36-39页
    参考文献第39-50页
第二章 大分子拓扑结构对聚合物共混物的形态结构和组分间相互作用力的影响第50-92页
    2.1 含聚甲基丙烯酸甲酯-b-聚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环氧树脂热固性共混物的反应诱致相分离:嵌段共聚物拓扑结构和序列结构对形态的影响第50-71页
        2.1.1 引言第50-52页
        2.1.2 实验部分第52-55页
            2.1.2.1 实验药品第52页
            2.1.2.2 实验第52-54页
                2.1.2.2.1 四官能团ARTP 引发剂α-溴异丁酸季戊四醇四酯(PT-Br)的合成第52-53页
                2.1.2.2.2 线形和星形大分子ATRP 引发剂的合成第53页
                2.1.2.2.3 嵌段共聚物的合成第53-54页
                2.1.2.2.4 含有嵌段共聚物的环氧热固性树脂的制备第54页
            2.1.2.3 表征方法第54-55页
                2.1.2.3.1 核磁共振(1H NMR)第54页
                2.1.2.3.2 凝胶渗透色谱(GPC)第54页
                2.1.2.3.3 原子力显微镜(AFM)第54-55页
                2.1.2.3.4 小角X 射线散射(SAXS)第55页
                2.1.2.3.5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55页
        2.1.3 结果与讨论第55-69页
            2.1.3.1 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第55-58页
            2.1.3.2 环氧树脂与PS 或PMMA 二元共混物的相容性及其相行为第58页
            2.1.3.3 含有嵌段共聚物环氧热固性树脂的形态结构第58-68页
                2.1.3.3.1 含有l-PMMA-b-PS 的环氧热固性树脂第59-62页
                2.1.3.3.2 含有星形嵌段共聚物的环氧热固性树脂第62-68页
            2.1.3.4 形态结构的解释第68-69页
        2.1.4 本节小结第69-71页
    2.2 大分子链拓扑结构对聚合物共混物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影响第71-84页
        2.2.1 引言第71-72页
        2.2.2 实验部分第72-74页
            2.2.2.1 实验药品第72-73页
            2.2.2.2 实验第73-74页
                2.2.2.2.1 四官能团ARTP 引发剂α-溴异丁酸季戊四醇四酯(PT-Br)的合成第73页
                2.2.2.2.2 线形和星形PMMA 的合成第73-74页
                2.2.2.2.3 PMMA 和PVDF 共混物的制备第74页
            2.2.2.3 表征方法第74页
                2.2.3.3.1 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第74页
        2.2.3 结果与讨论第74-82页
            2.2.3.1 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第74-76页
            2.2.3.2 l-PMMA 和s-PMMA 与PVDF 共混物的相容性及其相行为第76-79页
            2.2.3.3 平衡熔点的降低第79-82页
        2.2.4 本节小结第82-84页
    参考文献第84-92页
第三章 聚二甲基硅氧烷-b-聚己内酯二嵌段共聚物在环氧树脂中的自组装行为第92-109页
    3.1 引言第92-93页
    3.2 实验部分第93-94页
        3.2.1 实验药品第93页
        3.2.2 实验第93-94页
            3.2.2.1 嵌段共聚物PDMS-b-PCL 的合成第93-94页
            3.2.2.2 含有嵌段共聚物PDMS-b-PCL 的环氧热固性树脂的制备第94页
        3.2.3 表征方法第94页
            3.2.3.1 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第94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94-104页
        3.3.1 嵌段共聚物PDMS-b-PCL 的合成与表征第94页
        3.3.2 含有PDMS-b-PCL(3000)和PDMS-b-PCL(6500)的环氧热固性树脂的纳米结构第94-102页
        3.3.3 含有两种不同分子量嵌段共聚物的环氧热固性树脂形态结构差异的原因第102-104页
    3.4 本章小结第104-105页
    参考文献第105-109页
第四章 ABC 型三嵌段共聚物的组成对环氧树脂热固性共混物中的纳米形态结构的影响..第109-149页
    4.1 含聚二甲基硅氧烷-b-聚己内酯-b-聚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的环氧树脂热固性共混物的长程有序“花”状纳米形态结构的研究第109-128页
        4.1.1 引言第109-110页
        4.1.2 实验部分第110-112页
            4.1.2.1 实验药品第110-111页
            4.1.2.2 实验第111页
                4.1.2.2.1 二嵌段共聚物PDMS-b-PCL 的合成第111页
                4.1.2.2.2 三嵌段共聚物PDMS-b-PCL-b-PS 的合成第111页
                4.1.2.2.3 含有嵌段共聚物的环氧热固性树脂的制备第111页
            4.1.2.3 表征方法第111-112页
                4.1.2.3.1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第111-112页
        4.1.3 结果与讨论第112-126页
            4.1.3.1 嵌段共聚物PDMS-b-PCL-b-PS 的合成与表征第112-114页
            4.1.3.2 含有PDMS-b-PCL-OH 两嵌段共聚物的环氧热固性树脂的纳米结构第114页
            4.1.3.3 含有PDMS-b-PCL-b-PS 三嵌段共聚物的环氧热固性树脂的纳米结构第114-119页
            4.1.3.4 PDMS 自组装结构对PS 反应诱致相分离的影响第119-126页
        4.1.4 本节小结第126-128页
    4.2 含聚苯乙烯-b-聚己内酯-b-聚丙烯酸正丁酯三嵌段共聚物的环氧树脂热固性共混物的长程有序层状纳米形态结构的研究第128-149页
        4.2.1 引言第128-129页
        4.2.2 实验部分第129-131页
            4.2.2.1 实验药品第129页
            4.2.2.2 实验第129-131页
                4.2.2.2.1 溴封端的聚苯乙烯(PS-Br)的合成第129-130页
                4.2.2.2.2 叠氮基封端的聚苯乙烯(PS-N3)的合成第130页
                4.2.2.2.3 单羟基封端的聚苯乙烯(PS-OH)的合成第130页
                4.2.2.2.4 单羟基封端的二嵌段共聚物 PS-b-PCL-OH 的合成第130-131页
                4.2.2.2.5 三嵌段共聚物 PS-b-PCL-b-PBA 的合成第131页
                4.2.2.2.6 含有三嵌段共聚物的环氧热固性树脂的制备第131页
            4.2.2.3 表征方法第131页
        4.2.3 结果与讨论第131-142页
            4.2.3.1 三嵌段共聚物PS-b-PCL-b-PBA 的合成与表征第131-134页
            4.2.3.2 环氧树脂与PS 或PBA 二元共混物的相容性及其相行为第134-135页
            4.2.3.3 含有PS-b-PCL-b-PBA 三嵌段共聚物的环氧热固性树脂的纳米结构第135-140页
            4.2.3.4 长程有序层状纳米结构形成的原因第140-142页
        4.2.4 本节小结第142-144页
        参考文献第144-149页
第五章 聚氧化乙烯-b-聚己内酯-b-聚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环氧树脂热固性共混物的反应诱致相分离:固化剂对纳米尺度上微结构的影响第149-170页
    5.1 引言第149-150页
    5.2 实验部分第150-152页
        5.2.1 实验药品第150-151页
        5.2.2 实验第151-152页
            5.2.2.1 单羟基封端的嵌段共聚物PEO-b-PCL-OH 的合成第151页
            5.2.2.2 三嵌段共聚物PEO-b-PCL-b-PS 的合成第151页
            5.2.2.3 含有嵌段共聚物的环氧热固性树脂的制备第151-152页
        5.2.3 表征方法第152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152-163页
        5.3.1 嵌段共聚物PEO-b-PCL-b-PS 的合成与表征第152-154页
        5.3.2 MOCA 固化的含PEO-b-PCL-b-PS 环氧热固性共混物的形态结构第154-157页
        5.3.3 DDS 固化的含PEO-b-PCL-b-PS 环氧热固性共混物的形态结构第157-160页
        5.3.4 含不同固化剂的热固性共混物形态结构差异的解释第160-163页
    5.4 本章小结第163-165页
    参考文献第165-170页
第六章 含有聚苯乙烯-b-聚己内酯-b-聚二甲基硅氧烷-b-聚己内酯-b-聚苯乙烯五嵌段共聚物的环氧树脂热固性共混物中的纳米增韧增强效应:纳米结构对热固性树脂力学性能的影响第170-190页
    6.1 引言第170-171页
    6.2 实验部分第171-173页
        6.2.1 实验药品第171-172页
        6.2.2 实验第172-173页
            6.2.2.1 嵌段共聚物PCL-b-PDMS-b-PCL 的合成第172页
            6.2.2.2 嵌段共聚物PS-b-PCL-b-PDMS-b-PCL-b-PS 的合成第172页
            6.2.2.3 含有嵌段共聚物 PS-b-PCL-b-PDMS-b-PCL-b-PS 的环氧热固性树脂的制备第172-173页
        6.2.3 表征方法第173页
            6.2.3.1 断裂韧性和弯曲模量测试第173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173-184页
        6.3.1 嵌段共聚物PS-b-PCL-b-PDMS-b-PCL-b-PS 的合成与表征第173-175页
        6.3.2 含有PS-b-PCL-b-PDMS-b-PCL-b-PS 的环氧热固性树脂的纳米结构第175-179页
        6.3.3 纳米形态结构的解释第179-181页
        6.3.4 纳米结构对热固性树脂力学性能的影响第181-184页
    6.4 本章小结第184-185页
    参考文献第185-190页
全文总结第190-193页
    I本文主要内容第190-192页
    II 本文主要创新之处第192-193页
致谢第193-194页
附录 发表或待发表与博士学位论文相关的论文第194页

论文共1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车用悬架高度自动调中装置的设计验证及仿真优化研究
下一篇:MicroRNAs在人肝癌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