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货币论文--中国货币论文--方针政策及其阐述论文

提高透明度的货币政策操作与效果研究

内容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31页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第16-20页
        1.1.1 选题背景第16-19页
        1.1.2 研究意义第19-20页
    1.2 研究综述第20-27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20-27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27页
    1.3 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第27-29页
    1.4 主要创新点第29-31页
第二章 货币政策透明度的起源、涵义及发展第31-48页
    2.1 货币政策透明度研究的演变第31-37页
        2.1.1 货币政策的“规则”与“相机抉择”之争第31-33页
        2.1.2 货币政策动态不一致和可信度问题第33-34页
        2.1.3 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兴起第34-37页
    2.2 货币政策透明度的涵义第37-45页
        2.2.1 透明度的狭义观:信息披露的数量和准确度第37-39页
        2.2.2 透明度的广义观:中央银行与公众进行沟通的动态过程第39-40页
        2.2.3 透明度与货币政策战略第40-42页
        2.2.4 信息的清晰性、诚实性和共同理解第42-45页
    2.3 货币政策透明度研究的新视角:中央银行信息沟通第45-47页
    2.4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三章 信息沟通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第48-55页
    3.1 货币传导机制理论第48-50页
        3.1.1 货币传导机制中的利率渠道第48-49页
        3.1.2 货币传导机制中的预期渠道第49-50页
    3.2 利率期限结构理论第50-51页
    3.3 理性预期理论第51-53页
        3.3.1 理性预期的多重均衡第51-52页
        3.3.2 市场结果通过学习过程收敛到均衡点第52-53页
    3.4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第四章 国外央行信息沟通货币政策操作与效果第55-81页
    4.1 美联储的信息沟通货币政策操作第55-61页
        4.1.1 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框架第55-56页
        4.1.2 美联储的信息沟通战略第56-61页
    4.2 欧洲央行的信息沟通货币政策操作第61-69页
        4.2.1 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框架第61-62页
        4.2.2 欧洲央行的信息沟通战略第62-69页
    4.3 英国央行的信息沟通货币政策操作第69-72页
        4.3.1 英国央行的货币政策框架第69-70页
        4.3.2 英国央行的信息沟通战略第70-72页
    4.4 三个央行信息沟通货币政策效果第72-79页
        4.4.1 美联储、欧洲央行和英国央行的货币政策第72-74页
        4.4.2 美联储、欧洲央行和英国央行信息沟通效果的比较第74-79页
    4.5 本章小结第79-81页
第五章 信息沟通货币政策框架第81-102页
    5.1 信息沟通货币政策框架的信息源第81-84页
        5.1.1 货币政策委员会的类型第81-83页
        5.1.2 货币政策委员会与透明度第83-84页
    5.2 信息沟通货币政策框架的信息内容第84-94页
        5.2.1 信息沟通的内容第85-86页
        5.2.2 信息内容的特点第86-87页
        5.2.3 信息内容影响市场预期的运作机制第87-94页
            5.2.3.1 公布目标利率第87-91页
            5.2.3.2 公布货币政策声明第91-94页
    5.3 信息沟通货币政策框架的沟通渠道第94-97页
    5.4 信息沟通货币政策框架的目标群体第97-98页
    5.5 信息沟通货币政策框架的信息反馈第98-101页
    5.6 本章小结第101-102页
第六章 货币政策透明度的适度论第102-114页
    6.1 货币政策透明度的争论第102-106页
        6.1.1 公布货币政策目标函数第102-104页
        6.1.2 公开威胁金融稳定的信息第104-105页
        6.1.3 公开货币政策委员会的内部讨论第105-106页
    6.2 货币政策透明度的新领域:政策利率路径的信息沟通第106-112页
        6.2.1 政策路径的构建和沟通第107-109页
        6.2.2 沟通政策路径的各国实践第109-111页
        6.2.3 制约央行沟通政策路径的原因第111-112页
    6.3 本章小结第112-114页
第七章 我国货币政策透明度和信息沟通框架第114-151页
    7.1 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回顾第114-121页
        7.1.1 中国货币政策实施的初期阶段(1984--1992 年)第115-116页
        7.1.2 反通货膨胀货币政策阶段(1993—1996 年)第116页
        7.1.3 反通货紧缩的稳健货币政策阶段(1997—2002 年)第116-117页
        7.1.4 稳定物价,防止通货膨胀货币政策阶段(2003 年至今)第117-121页
    7.2 我国货币政策宏观调控思路的调整第121-126页
    7.3 我国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度量第126-137页
        7.3.1 基于透明度指标体系衡量我国货币政策透明度第127-131页
        7.3.2 基于时间序列法衡量我国货币政策透明度第131-137页
    7.4 我国中央银行信息沟通的经济效应分析第137-146页
        7.4.1 信息沟通的选美竞赛博弈模型第139-141页
        7.4.2 影响中国人民银行信息沟通效果的因素第141-146页
    7.5 完善我国信息沟通货币政策操作的建议第146-151页
        7.5.1 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第147-148页
        7.5.2 增强货币政策可信度第148-149页
        7.5.3 培育规范的中央银行信息披露制度第149-150页
        7.5.4 建立完善的信息沟通协调机制第150-151页
第八章 总结第151-153页
    8.1 全文总结第151-152页
    8.2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第152-153页
参考文献索引第153-161页
附录第161-167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课题第167-168页
后记第168-170页

论文共1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机器人系统运动规划与协调的研究
下一篇:R410A—润滑油混合物管内流动沸腾换热和压降特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