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 第7-15页 |
1.1 引言 | 第7-9页 |
1.2 数控弯管的研究历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9-12页 |
1.2.1 数控弯管国内外研究研究历史、现状分析 | 第9-10页 |
1.2.2 三维数控弯管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10-11页 |
1.2.3 本文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1.3 三维数控弯管中的计算机仿真 | 第12-13页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1.4.1 主要研究的内容 | 第13-14页 |
1.4.2 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第2章 基于矢量技术的数控弯管 | 第15-21页 |
2.1 矢量弯管概述 | 第15-17页 |
2.1.1 矢量的定义 | 第15页 |
2.1.2 矢量弯管原理 | 第15页 |
2.1.3 增量管形数据 | 第15-17页 |
2.2 矢量技术在数控弯管上的应用 | 第17-18页 |
2.3 基于矢量弯管原理数据信息转化 | 第18-21页 |
2.3.1 数据信息的转化原理 | 第18页 |
2.3.2 关键点坐标的确定 | 第18-21页 |
第3章 矢量弯管的数据信息转换算法 | 第21-30页 |
3.1 方向余弦算法 | 第21-25页 |
3.1.1 直线送进距离的计算 | 第22-23页 |
3.1.2 平面弯曲角度DOB的计算 | 第23页 |
3.1.3 空间转角POB的计算 | 第23-25页 |
3.2 平面方程算法 | 第25-26页 |
3.2.1 平面弯曲角度计算 | 第25页 |
3.2.2 空间转角计算 | 第25-26页 |
3.3 三角形算法 | 第26-28页 |
3.3.1 基于三角算法的直线送进距离求解 | 第26-27页 |
3.3.2 基于三角算法求出平面弯曲角度 | 第27页 |
3.3.3 基于三角算法的空间转角求解 | 第27-28页 |
3.4 三种转换算法比较 | 第28-30页 |
第4章 数控弯管数据信息转换软件系统 | 第30-35页 |
4.1 软件系统简介 | 第30页 |
4.2 程序编制语言 | 第30-31页 |
4.3 编程软件的选取 | 第31页 |
4.4 软件主界面设计 | 第31-3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5章 三维弯管计算机仿真 | 第35-60页 |
5.1 软件对硬件的配置要求 | 第35页 |
5.2 OpenGL简介 | 第35-39页 |
5.2.1 OpenGL概述 | 第35-36页 |
5.2.2 OpenGL与DirectX的区别 | 第36-37页 |
5.2.3 选择OpenGL的优越性 | 第37页 |
5.2.4 OpenGL绘制三维图形的基本原理 | 第37-38页 |
5.2.5 OpenGL的图形操作步骤 | 第38-39页 |
5.3 基于VC++对话框Open GL接口编程设计 | 第39页 |
5.4 三维弯管管线建模及绘图算法 | 第39-52页 |
5.4.1 三维弯管管线的表面微分处理 | 第39-40页 |
5.4.2 管线衔接处圆滑处理 | 第40-41页 |
5.4.3 管线模型计算 | 第41-42页 |
5.4.4 推算管线外圆分点坐标 | 第42-43页 |
5.4.5 算法推导及程序实现 | 第43-52页 |
5.5 软件界面设计 | 第52-59页 |
5.5.1 软件界面简介 | 第52-53页 |
5.5.2 人机交互设计 | 第53页 |
5.5.3 投影、视口等的变换与显示处理 | 第53-54页 |
5.5.4 三维模型视图保存及视图输出 | 第54-59页 |
5.6 三维模型生成 | 第59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6章 结束语 | 第60-62页 |
6.1 结论 | 第60-61页 |
6.2 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附录一 | 第66-69页 |
附录二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