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一、绪论 | 第7-16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7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7-8页 |
(三) 文献综述 | 第8-14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 文献法 | 第14页 |
2 分析法 | 第14页 |
3 比较法 | 第14页 |
(五)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16页 |
1 高等教育大众化 | 第14-16页 |
二、中美两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状况 | 第16-37页 |
(一) 中美两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十一个方面 | 第16-37页 |
1 高等教育大众化规模 | 第16-17页 |
2 高等教育大众化本质 | 第17-19页 |
3 高等教育大众化功能 | 第19-21页 |
4 高等教育大众化课程与教育形式 | 第21-24页 |
5 高等教育大众化学生 | 第24-25页 |
6 高等教育大众化类型和模式 | 第25-27页 |
7 高等教育大众化领导与决策 | 第27-29页 |
8 高等教育大众化学术标准 | 第29-30页 |
9 高等教育大众化入学与选拔 | 第30-32页 |
10 高等教育大众化学术管理形式 | 第32-34页 |
11 高等教育大众化内部管理 | 第34-37页 |
三、中美高等教育大众化特点比较 | 第37-40页 |
(一) 美国大众高等教育特点 | 第37-38页 |
1 教育与科研并举,注重实用性 | 第37页 |
2 高等教育机构高度自治性 | 第37页 |
3 高等教育各方面的多样化 | 第37-38页 |
4 高等教育制度与体制的创新性 | 第38页 |
(二)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特点 | 第38-40页 |
1 重理论轻实践应用 | 第39页 |
2 高等教育行政化 | 第39页 |
3 高等教育各方面存在单一性 | 第39页 |
4 缺乏具有中国主义社会主义特色的高等教育制度创新 | 第39-40页 |
四、关于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若干意见 | 第40-41页 |
(一) 改革政府办学为主模式,发展多元化的办学主体 | 第40页 |
(二) 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精英与大众教育统一,教育模式与培养目标的多化 | 第40页 |
(三) 改革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扩大高等院校办学自主权,转变政府职能 | 第40-41页 |
注释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4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