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10-18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 1.1.1 组播技术的概念及特点 | 第10页 |
| 1.1.2 IP 组播的安全需求 | 第10-12页 |
| 1.2 课题意义 | 第12-14页 |
| 1.2.1 组密钥管理概述 | 第13页 |
| 1.2.2 组密钥管理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 第14-18页 |
| 1.3.1 本文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 | 第14-16页 |
| 1.3.2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16-18页 |
| 2 组密钥管理相关技术综述 | 第18-36页 |
| 2.1 引言 | 第18页 |
| 2.2 组密钥管理的性能评估要求 | 第18-19页 |
| 2.3 典型的组密钥管理协议 | 第19-31页 |
| 2.3.1 集中式组密钥管理方法 | 第19-26页 |
| 2.3.2 分布式组密钥管理方法 | 第26-29页 |
| 2.3.3 分散式组密钥管理方法 | 第29-31页 |
| 2.4 批量密钥更新策略 | 第31-33页 |
| 2.4.1 立即更新带来的密钥更新困境 | 第31-32页 |
| 2.4.2 批量更新的两种方式 | 第32-33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33-36页 |
| 3 基于成员概率的非平衡密钥树管理 | 第36-52页 |
| 3.1 引言 | 第36页 |
| 3.2 组成员行为模式的概率模型 | 第36-37页 |
| 3.3 非平衡密钥树管理方法 | 第37-42页 |
| 3.3.1 拟 HUFFMAN 密钥树 | 第37-38页 |
| 3.3.2 密钥树管理方法 PBA | 第38-41页 |
| 3.3.3 节点 ID 的更新算法 | 第41-42页 |
| 3.4 性能分析 | 第42-47页 |
| 3.4.1 PBA 密钥更新性能分析 | 第42-46页 |
| 3.4.2 复杂度分析 | 第46页 |
| 3.4.3 安全性分析 | 第46-47页 |
| 3.5 仿真实验 | 第47-50页 |
| 3.5.1 初始设置 | 第47页 |
| 3.5.2 静态实验结果 | 第47-50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 4 非平衡密钥树批量更新的自愈机制 | 第52-62页 |
| 4.1 引言 | 第52页 |
| 4.2 批量更新的消息场景 | 第52-58页 |
| 4.2.1 一般场景下 PBA 的性能 | 第52-55页 |
| 4.2.2 特殊场景下 PBA 的自愈机制 | 第55-58页 |
| 4.3 仿真实验 | 第58-60页 |
| 4.3.1 初始设置 | 第58页 |
| 4.3.2 性能恶化实验 | 第58-60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 5 MANET 组密钥管理中基于节点信号强度的分簇方法 | 第62-78页 |
| 5.1 引言 | 第62-63页 |
| 5.2 典型的分簇技术 | 第63-64页 |
| 5.3 MANET 中的节点信号衰减模型 | 第64-65页 |
| 5.3.1 Shadowing 衰减模型 | 第64页 |
| 5.3.2 网络模型 | 第64-65页 |
| 5.4 基于信号强度的节点分簇方法 | 第65-73页 |
| 5.4.1 节点分簇考量标准 | 第65-66页 |
| 5.4.2 算法描述 | 第66-71页 |
| 5.4.3 算法证明与示例 | 第71-73页 |
| 5.5 性能评估 | 第73-77页 |
| 5.5.1 分簇的平均数量 | 第74-75页 |
| 5.5.2 分簇结构的平均生存时间 | 第75页 |
| 5.5.3 簇首的平均能耗 | 第75-77页 |
| 5.6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 6 MANET 中基于分簇的组密钥协商 | 第78-94页 |
| 6.1 引言 | 第78-79页 |
| 6.2 预备知识 | 第79-81页 |
| 6.2.1 贡献式的密钥协商 | 第79-80页 |
| 6.2.2 确定性 Diffie-Hellman 问题 | 第80-81页 |
| 6.2.3 确定性双线性 Diffie-Hellman 问题 | 第81页 |
| 6.3 基于分簇的混合层次式组密钥协商 | 第81-89页 |
| 6.3.1 簇内密钥协商算法 | 第81-83页 |
| 6.3.2 簇间密钥协商算法 | 第83-85页 |
| 6.3.3 算法示例 | 第85-89页 |
| 6.4 性能分析 | 第89-93页 |
| 6.4.1 安全性分析 | 第89-92页 |
| 6.4.2 复杂度分析 | 第92-93页 |
| 6.5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 7 总结与展望 | 第94-96页 |
| 7.1 主要结论 | 第94-95页 |
| 7.2 后续工作展望 | 第95-96页 |
| 致谢 | 第96-98页 |
| 参考文献 | 第98-106页 |
| 附录 | 第106页 |
| A.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6页 |
| B.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