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6页 |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3.1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3.2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14-16页 |
2 盈余管理的基本理论评述 | 第16-24页 |
2.1 盈余与盈余管理 | 第16-19页 |
2.2 盈余管理存在的根源 | 第19-21页 |
2.3 盈余管理的基本特征和性质 | 第21-24页 |
2.3.1 盈余管理的基本特征 | 第21-22页 |
2.3.2 盈余管理的性质 | 第22-24页 |
3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形成分析 | 第24-41页 |
3.1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制度背景 | 第24-28页 |
3.2 转轨经济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产生过程 | 第28-36页 |
3.2.1 从会计角度看盈余管理的产生 | 第28-29页 |
3.2.2 从委托——代理关系看盈余管理的产生 | 第29-36页 |
3.3 转轨经济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基本动机 | 第36-41页 |
4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 | 第41-61页 |
4.1 会计处理 | 第41-52页 |
4.2 关联交易 | 第52-58页 |
4.2.1 经营往来中的关联交易 | 第53-55页 |
4.2.2 资产重组中的关联交易 | 第55-58页 |
4.3 地方政府的特殊政策 | 第58-61页 |
5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特征分析 | 第61-69页 |
5.1 理论假设 | 第61-62页 |
5.2 研究方法 | 第62-63页 |
5.3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 第63-66页 |
5.4 实证检验结果及其分析 | 第66-68页 |
5.4.1 描述性统计结果 | 第66-67页 |
5.4.2 回归统计结果 | 第67-68页 |
5.5 小结 | 第68-69页 |
6 对策建议 | 第69-72页 |
7 结论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附录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