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2 黄麻纤维及其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黄麻纤维及木质素简介 | 第12-14页 |
1.2.2 黄麻纤维在纺织领域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漆酶及其在黄麻纤维加工中的应用 | 第15-18页 |
1.3.1 漆酶结构及其作用机理 | 第15-17页 |
1.3.2 漆酶在黄麻加工中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4 自由基及EPR检测技术在材料领域的应用 | 第18-20页 |
1.4.1 自由基及EPR检测技术简介 | 第18-19页 |
1.4.2 EPR (ESR)波谱检测技术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 第19-20页 |
1.5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20-22页 |
1.5.1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20页 |
1.5.2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参考文献 | 第22-27页 |
第二章 黄麻纤维木质素含量及结构研究 | 第27-49页 |
2.1 引言 | 第27页 |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7-32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27页 |
2.2.2 实验药品 | 第27-28页 |
2.2.3 实验仪器 | 第28-29页 |
2.2.4 试验方法 | 第29-31页 |
2.2.5 测试方法 | 第31-32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2-46页 |
2.3.1 黄麻纤维的木质素含量测定 | 第32页 |
2.3.2 黄麻纤维木质素微区分布 | 第32-34页 |
2.3.3 黄麻纤维磨木木质素分子量的测定 | 第34-36页 |
2.3.4 黄麻纤维磨木木质素的有机元素分析 | 第36-37页 |
2.3.5 黄麻纤维磨木木质素的酚羟基含量测定 | 第37-38页 |
2.3.6 黄麻纤维磨木木质素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38-42页 |
2.3.7 黄麻纤维磨木木质素的核磁共振氢谱分析 | 第42-4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第三章 黄麻木质素漆酶催化过程中自由基的捕捉与检测 | 第49-72页 |
3.1 引言 | 第49-51页 |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51-55页 |
3.2.1 实验材料 | 第51页 |
3.2.2 实验药品 | 第51页 |
3.2.3 实验仪器 | 第51-52页 |
3.2.4 实验方法 | 第52-54页 |
3.2.5 自由基的电子自旋波谱检测 | 第54-55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5-69页 |
3.3.1 漆酶酶活测定 | 第55-56页 |
3.3.2 漆酶催化氧化黄麻木质素中间产物自由基的捕捉与检测 | 第56-59页 |
3.3.3 EPR检测条件确定 | 第59-63页 |
3.3.4 工艺条件对漆酶催化氧化黄麻木质素产生活性氧自由基的影响 | 第63-67页 |
3.3.5 漆酶催化黄麻木质素产生的中间产物—活性氧自由基的定量分析 | 第67-6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第四章 外源无机离子、螯合剂以及介体对黄麻木质素及其模型化合物的酶催化效果及自由基形成的影响 | 第72-95页 |
4.1 引言 | 第72-74页 |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74-76页 |
4.2.1 实验材料 | 第74页 |
4.2.2 实验药品 | 第74-75页 |
4.2.3 实验仪器 | 第75页 |
4.2.4 实验方法 | 第75-76页 |
4.2.5 统计学分析 | 第76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76-92页 |
4.3.1 无机离子对漆酶催化黄麻木质素及其模型化合物愈创木酚的影响 | 第76-87页 |
4.3.2 螯合剂对漆酶催化黄麻木质素及其模型化合物愈创木酚的影响 | 第87-90页 |
4.3.3 介体对漆酶催化氧化黄麻木质素的影响 | 第90-9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5页 |
第五章 黄麻木质素漆酶催化过程中自由基对接枝改性的影响 | 第95-116页 |
5.1 引言 | 第95-97页 |
5.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97-100页 |
5.2.1 实验材料 | 第97页 |
5.2.2 实验药品 | 第97页 |
5.2.3 实验仪器 | 第97-98页 |
5.2.4 实验方法 | 第98-100页 |
5.2.5 测试方法 | 第100页 |
5.2.6 统计学分析 | 第100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100-112页 |
5.3.1 工艺条件对黄麻漆酶催化产生的ROS自由基和接枝没食子酸酯的影响 | 第100-106页 |
5.3.2 酶促接枝改性黄麻纤维的表征 | 第106-109页 |
5.3.3 酶促接枝对黄麻疏水性能的影响 | 第109-111页 |
5.3.4 酶促接枝对黄麻热稳定性的影响 | 第111-11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12-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16页 |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创新点 | 第116-118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116-117页 |
6.2 创新点 | 第117页 |
6.3 展望 | 第117-118页 |
致谢 | 第118-119页 |
附录: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