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序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物流业外资并购概述 | 第12-20页 |
一、物流业外资并购的概念及类型 | 第12-16页 |
(一) “外资”的界定 | 第12页 |
(二) “并购”的法律界定 | 第12-13页 |
(三) 物流业的界定 | 第13-14页 |
(四) 物流业外资并购的类型 | 第14-16页 |
二、我国物流业外资并购的现状及其特点 | 第16-18页 |
(一) 物流业外资并购现状 | 第16-17页 |
(二) 物流业外资并购特点 | 第17-18页 |
三、外资并购对中国物流行业造成的影响 | 第18-20页 |
(一) 积极影响 | 第18页 |
(二) 消极影响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国外物流业外资并购的反垄断制度 | 第20-31页 |
一、美国的反垄断法律制度及对物流业的特殊规制 | 第20-26页 |
(一) 美国的物流企业并购反垄断制度概览 | 第20-22页 |
(二) 美国物流企业并购反垄断执法机构设置及其职能 | 第22-23页 |
(三) 美国企业并购反垄断程序规则 | 第23-24页 |
(四) 美国企业并购反垄断实体规则 | 第24-26页 |
二、欧盟物流业外资并购反垄断制度 | 第26-28页 |
(一) 欧盟企业并购反垄断制度概览 | 第26-27页 |
(二) 欧盟并购反垄断执法机构设置 | 第27页 |
(三) 欧盟并购反垄断程序规则 | 第27-28页 |
(四) 欧盟企业并购反垄断实体规则 | 第28页 |
三、日本物流业外资并购的反垄断制度 | 第28-31页 |
(一) 企业并购反垄断制度概览 | 第29页 |
(二) 反垄断执法机构的设置及执法程序 | 第29-30页 |
(三) 日本并购反垄断程序规则 | 第30-31页 |
第三章 中国物流业外资并购反垄断制度 | 第31-36页 |
一、物流业外资并购反垄断制度现状 | 第31-33页 |
(一) 法律制度概览 | 第31页 |
(二) 反垄断执法机构的设置及职能 | 第31-32页 |
(三) 企业并购反垄断程序规则 | 第32-33页 |
(四) 禁止并购的实体规则 | 第33页 |
二、现行外资并购反垄断制度存在的不足 | 第33-36页 |
(一) 现行法律制度存在内容不完备和矛盾之处 | 第33-34页 |
(二) 执法机构多头监管,执法竞合 | 第34页 |
(三) 法律责任轻微, 违法成本低 | 第34-35页 |
(四) 市场准入粗放,国家安全审查制度待完善 | 第35-36页 |
第四章 完善物流业外资并购反垄断制度的建议 | 第36-45页 |
一、国外物流业外资并购反垄断制度的比较与借鉴 | 第36页 |
二、完善物流业外资并购反垄断制度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 第36-38页 |
(一) 国民待遇原则 | 第37页 |
(二) 维护国家利益和经济安全原则 | 第37-38页 |
三、明确、完善物流业外资并购反垄断实体规则 | 第38-41页 |
(一) 制定切合行业特点的并购申报标准 | 第38-39页 |
(二) 采用SSNIP 方法界定行业并购的相关市场 | 第39-40页 |
(三) 确定并购的实质性认定标准 | 第40-41页 |
四、完善物流业外资并购反垄断程序规则 | 第41-42页 |
(一) 确立事前申报和事后备案相结合的申报制度 | 第41页 |
(二) 建立产业规制部门和反垄断执法部门的双重审查制度 | 第41-42页 |
五、加强违法集中的法律责任,确立诉权救济途径 | 第42-43页 |
六、加强产业政策立法,完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 | 第43-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