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网络舆论与刑事审判公正--以法院应对网络舆论的策略为视角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引言第11-13页
第一章 网络舆论概述第13-20页
 一、 舆论与网络舆论的内涵第13-16页
  (一) 舆论的内涵第13页
  (二) 网络舆论的内涵第13-16页
 二、 容易引发网络舆论的事由第16-17页
  (一) 涉及官员的刑事案件第16页
  (二) 涉及“富人”或者贫富差距的刑事案件第16-17页
 三、 网络舆论存在的正当性第17-20页
  (一) 网民参与刑事审判有明确法律依据第17页
  (二) 网络舆论是公民言论自由的体现第17-18页
  (三) 网络舆论是监督国家公权力、防止权力滥用的手段之一第18页
  (四) 网络舆论是民意的表现形式之一第18-20页
第二章 刑事审判公正第20-26页
 一、 刑事审判公正的概念界定及其价值第20-22页
  (一) 刑事审判公正的概念界定第20页
  (二) 刑事审判公正的价值第20-22页
 二、 刑事审判公正的保障第22-26页
  (一) 刑事审判的中立性第22页
  (二) 刑事审判的独立性第22-24页
  (三) 刑事审判的公开性第24-26页
第三章 网络舆论与刑事审判公正第26-33页
 一、 相互协调第26-27页
  (一) 网络舆论产生的目的在于追求审判公正第26页
  (二) 网络舆论可以监督法院慎重使用裁判权第26页
  (三) 网络舆论为法官提供了全面思考的空间第26-27页
  (四) 网络舆论在一定程度上为法官抵挡了权力压力第27页
 二、 相互冲突第27-33页
  (一) 冲突的表现第27-29页
  (二) 冲突产生的原因第29-33页
第四章 正确应对网络舆论,促进刑事审判公正第33-46页
 一、 增强法院的独立性第33-34页
  (一) 保证法院财政的独立性第33页
  (二) 加强合议庭办案的独立性第33-34页
  (三) 严格限定再审的提起第34页
 二、 加强法院的中立性第34-36页
  (一) 严惩徇私舞弊的司法腐败行为第35页
  (二) 加强法官职业规范的教育培训第35页
  (三) 严格执行回避制度第35-36页
 三、 加强刑事审判的公开性第36页
 四、 建立网络舆论应对部门和网络发言人制度第36-38页
  (一) 建立网络舆论应对部门第37页
  (二) 建立网络发言人制度第37-38页
 五、 提高各级地方法院的网络应对能力第38-39页
  (一) 加强基层法院的硬件设施建设第39页
  (二) 提高基层法院工作人员素质第39页
 六、 改限制网络舆论为疏导网络舆论第39-42页
  (一) 与大型网站合作第40页
  (二) 加强与意见领袖的合作第40-42页
  (三) 加强与资深法学专家的合作第42页
 七、 运用传统媒体影响网络舆论第42-43页
 八、 建立虚假信息传播责任追究制度第43-45页
  (一) 直接规制:严惩故意发表虚假信息者第43-44页
  (二) 间接规制:处罚监管不力的网络经营者第44-45页
 九、 加强网民法制意识的宣传教育第45-46页
  (一) 通过公开庭审对网民法律意识进行培养第45页
  (二) 通过提升判决说理性提高网民对法律的信仰第45-46页
结论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49页
后记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困境与出路
下一篇:对刑事二审发回重审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