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20页 |
1.1 负载型催化剂的研究背景 | 第11-15页 |
1.1.1 酸性负载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1.1.2 硅胶负载型催化剂的应用研究 | 第12-14页 |
1.1.3 磁性负载催化剂的研究状况 | 第14-15页 |
1.2 1,5-苯并二氮杂卓化合物的最新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1.2.1 1,5-苯并二氮杂卓化合物的活性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2.2 1,5-苯并二氮杂卓化合物的合成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3 本论文的立题依据、主要工作及创新点 | 第17-20页 |
1.3.1 本论文的立题依据 | 第17-18页 |
1.3.2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硅胶负载固体有机酸催化剂的制备及表征分析 | 第20-36页 |
2.1 引言 | 第20页 |
2.2 负载固体有机酸催化剂的制备 | 第20-22页 |
2.2.1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20-21页 |
2.2.2 硅胶载体的预处理 | 第21页 |
2.2.3 制备方法的选择 | 第21-22页 |
2.3 负载催化剂的表征及数据分析 | 第22-34页 |
2.3.1 红外谱图表征及分析 | 第22-25页 |
2.3.2 XRD衍射图谱及分析 | 第25-28页 |
2.3.3 扫面电镜(SEM)和能谱(EDS)表征 | 第28-32页 |
2.3.4 比表面(BET)表征及分析 | 第32-34页 |
2.4 可能的负载机理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Ce(OTf)_3-SiO_2催化一步法合成 3-酯基-1,5-苯并二氮杂卓化合物 | 第36-53页 |
3.1 引言 | 第36页 |
3.2 合成路线 | 第36-38页 |
3.2.1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37-38页 |
3.3 反应条件优化 | 第38-41页 |
3.3.1 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 | 第38-40页 |
3.3.2 溶剂对反应的影响 | 第40页 |
3.3.3 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 第40-41页 |
3.4 目标化合物的表征 | 第41-51页 |
3.4.1 物理参数 | 第41-42页 |
3.4.2 红外光谱数据分析 | 第42-43页 |
3.4.3 核磁数据分析 | 第43-49页 |
3.4.4 质谱数据 | 第49-50页 |
3.4.5 元素分析数据 | 第50-51页 |
3.5 可能的反应机理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磁性纳米负载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催化合成 1,5-苯并二氮杂卓化合物 | 第53-72页 |
4.1 引言 | 第53页 |
4.2 磁性纳米负载催化剂的制备 | 第53-54页 |
4.2.1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53-54页 |
4.2.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54页 |
4.3 纳米磁性负载催化剂的表征 | 第54-67页 |
4.3.1 红外IR表征及分析 | 第55-57页 |
4.3.2 XRD粉末衍射表征 | 第57-59页 |
4.3.3 BET表征及数据分析 | 第59-60页 |
4.3.4 扫描电镜(SEM)、能谱(EDS)和透射电镜(TEM)表征 | 第60-64页 |
4.3.5 磁性测试VSM表征及分析 | 第64-67页 |
4.4 磁性纳米负载催化剂催化合成 1,5-苯并二氮杂卓化合物 | 第67-71页 |
4.4.1 合成路线 | 第67页 |
4.4.2 主要试剂和实验步骤 | 第67-68页 |
4.4.3 反应条件优化 | 第68-71页 |
4.4.3.1 温度对反应产率的影响 | 第68页 |
4.4.3.2 催化剂对反应产率的影响 | 第68-69页 |
4.4.3.3 溶剂对反应产率的影响 | 第69-70页 |
4.4.3.4 催化剂的循环使用 | 第70-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结论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9页 |
附录 | 第79-117页 |
致谢 | 第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