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1 引言 | 第11-21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 1.2.1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 1.2.2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 1.3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4-18页 |
| 1.3.1 基本概念 | 第14-15页 |
| 1.3.2 理论基础 | 第15-16页 |
| 1.3.3 耦合评价模型 | 第16-18页 |
|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 1.4.1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 1.4.2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 1.4.3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 1.5 创新点 | 第19-21页 |
| 2 研究区概况 | 第21-25页 |
| 2.1 研究区位置 | 第21页 |
| 2.2 自然环境条件 | 第21-23页 |
| 2.2.1 地质地貌 | 第21-22页 |
| 2.2.2 气候 | 第22页 |
| 2.2.3 水文 | 第22-23页 |
| 2.3 社会经济条件 | 第23页 |
| 2.4 海洋环境条件 | 第23-25页 |
| 2.4.1 海水质量 | 第23-24页 |
| 2.4.2 海洋沉积物 | 第24页 |
| 2.4.3 海洋生物 | 第24页 |
| 2.4.4 海洋环境压力 | 第24-25页 |
| 3 耦合模型评价及分析 | 第25-45页 |
| 3.1 构建评价模型 | 第25-28页 |
| 3.1.1 沿海地区经济综合评价模型 | 第25页 |
| 3.1.2 海洋环境综合评价模型 | 第25-26页 |
| 3.1.3 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模型 | 第26-28页 |
| 3.2 指标体系设计 | 第28-30页 |
| 3.2.1 构建原则 | 第28页 |
| 3.2.2 体系构建 | 第28-30页 |
| 3.3 数据获取与处理 | 第30-34页 |
| 3.3.1 数据来源 | 第30页 |
| 3.3.2 无纲量化处理 | 第30-32页 |
| 3.3.3 指标权重赋值 | 第32-34页 |
| 3.4 评价结果与分析 | 第34-45页 |
| 3.4.1 沿海地区经济与海洋环境耦合协调关系评价 | 第34-41页 |
| 3.4.2 沿海三市经济与海洋环境耦合协调分析 | 第41-45页 |
| 4 制约因素与对策 | 第45-53页 |
| 4.1 制约因素分析 | 第45-49页 |
| 4.1.1 产业及产业内部结构矛盾突出、区域差异明显 | 第45-46页 |
| 4.1.2 科技发展水平较低,人才流失严重,经济发展活力不足 | 第46-47页 |
| 4.1.3 海洋生态环境压力加大,且保护力度不够 | 第47-49页 |
| 4.2 对策与措施 | 第49-53页 |
| 4.2.1 调整产业结构,实现海陆联动发展 | 第49页 |
| 4.2.2 重视科学技术发展,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 第49-50页 |
| 4.2.3 标本兼治,强化海洋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 | 第50-51页 |
| 4.2.4 完善法规制度,加强宣传教育 | 第51-53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 5.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53-54页 |
| 5.2 存在不足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