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34页 |
1.1 引言 | 第12页 |
1.2 节能玻璃简介 | 第12-17页 |
1.2.1 阳光控制玻璃 | 第13页 |
1.2.2 低辐射Low-E玻璃 | 第13-14页 |
1.2.3 真空玻璃 | 第14-15页 |
1.2.4 智能玻璃 | 第15-17页 |
1.3 镀膜玻璃的制备技术 | 第17-20页 |
1.3.1 化学气相沉积技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 第17页 |
1.3.2 热喷涂技术(Spray Coating) | 第17-18页 |
1.3.3 磁控溅射技术(Magnetron Sputtering) | 第18页 |
1.3.4 真空蒸发镀膜技术(Vacuμm Evaporation) | 第18-19页 |
1.3.5 溶胶一凝胶技术(Sol-Gel) | 第19-20页 |
1.4 热致变色VO_2薄膜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 | 第20-26页 |
1.4.1 热致变色及VO_2相变理论简介 | 第20-23页 |
1.4.2 热致变色VO_2薄膜的制备工艺 | 第23-24页 |
1.4.3 热致变色VO_2薄膜的应用现状和面临问题 | 第24-26页 |
1.5 SiO_2气凝胶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 | 第26-31页 |
1.5.1 溶胶-凝胶法制备SiO_2气凝胶 | 第26-30页 |
1.5.2 SiO_2气凝胶膜的镀膜工艺 | 第30-31页 |
1.5.3 SiO_2气凝胶的隔热性及建筑节能领域应用 | 第31页 |
1.6 选题思路和研究内容 | 第31-34页 |
第二章 实验及表征方法 | 第34-38页 |
2.1 实验原料及设备 | 第34-35页 |
2.1.1 溶胶凝胶制备所涉及的的原料和设备 | 第34-35页 |
2.2 制备方法 | 第35页 |
2.3 样品表征 | 第35-38页 |
2.3.1 扫描电子显微镜 | 第35页 |
2.3.2 差热分析 | 第35页 |
2.3.3 椭圆偏振光谱仪 | 第35页 |
2.3.4 紫外可见亚红外分光光度计 | 第35-36页 |
2.3.5 X射线衍射 | 第36页 |
2.3.6 傅里叶红外光谱仪 | 第36页 |
2.3.7 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 | 第36-37页 |
2.3.8 热导率测定仪 | 第37-38页 |
第三章 热致变色VO_2制备和性能研究 | 第38-56页 |
3.1 引言 | 第38-39页 |
3.2 VO_2热致变色薄膜的制备探究 | 第39-48页 |
3.2.1 热致变色VO_2薄膜的制备方法 | 第39页 |
3.2.2 热处理条件对钒价态的影响 | 第39-43页 |
3.2.3 聚合物辅助沉积对薄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 第43-47页 |
3.2.4 薄膜厚度对光学性能的影响 | 第47-48页 |
3.3 掺杂对热致变色薄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 第48-54页 |
3.3.1 掺杂VO_2热致变色薄膜的结构 | 第49-50页 |
3.3.2 Zr掺杂对薄膜相变温度和电学性能的影响 | 第50-53页 |
3.3.3 Zr掺杂对薄膜光学性能的影响 | 第53-5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四章 SiO_2隔热气凝胶膜的制备和性能 | 第56-78页 |
4.1 引言 | 第56-57页 |
4.2 SiO_2隔热气凝胶膜的可控制备结构及性能研究 | 第57-65页 |
4.2.1 SiO_2隔热气凝胶膜的制备方法 | 第57-58页 |
4.2.2 甲醇含量对SiO_2气凝胶膜形貌结构的影响 | 第58-61页 |
4.2.3 甲醇含量对SiO_2隔热气凝胶膜光、热性能的影响 | 第61-63页 |
4.2.4 SiO_2膜的微观结构和光学性能 | 第63-65页 |
4.3 热处理对SiO_2隔热气凝胶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 第65-70页 |
4.3.1 热处理温度对SiO_2气凝胶膜结构的影响 | 第65-68页 |
4.3.2 热处理温度对SiO_2气凝胶膜光学、热学的影响 | 第68-70页 |
4.4 干燥控制化学添加剂(DCCA)对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 第70-74页 |
4.5 SiO_2气凝胶-VO_2热致变色复合膜制备 | 第74-7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5.1 结论 | 第78-79页 |
5.2 展望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6页 |
致谢 | 第86-88页 |
个人简历 | 第88-9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专利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