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目录 | 第8-11页 |
1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轻骨料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 | 第12-19页 |
1.2.1 轻骨料混凝土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 第12-14页 |
1.2.2 轻骨料混凝土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1.2.3 轻骨料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锚固性能研究综述 | 第17-19页 |
1.3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9页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2 轻骨料混凝土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研究 | 第21-37页 |
2.1 影响斜截面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21-22页 |
2.2 ANSYS有限元分析 | 第22-26页 |
2.2.1 有限元研究对象 | 第22-23页 |
2.2.2 ANSYS建模 | 第23-24页 |
2.2.3 材料本构关系及破坏准则 | 第24-25页 |
2.2.4 网格划分与边界条件 | 第25-26页 |
2.2.5 模型梁的破坏荷载 | 第26页 |
2.3 轻骨料混凝土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参数分析 | 第26-29页 |
2.3.1 混凝土强度 | 第27页 |
2.3.2 配筋率ρs | 第27-28页 |
2.3.3 剪跨比λ | 第28-29页 |
2.3.4 小结 | 第29页 |
2.4 各国规范的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 | 第29-33页 |
2.4.1 中国规范 | 第29-30页 |
2.4.2 美国规范 | 第30-32页 |
2.4.3 欧洲规范 | 第32-33页 |
2.5 各国规范考虑的影响因素 | 第33-34页 |
2.6 各国规范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对比 | 第34-36页 |
2.6.1 轻骨料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 第34页 |
2.6.2 配箍率的影响 | 第34-35页 |
2.6.3 剪跨比的影响 | 第35-36页 |
2.6.4 对CECS 202-2006规范的修正建议 | 第36页 |
2.7 小结 | 第36-37页 |
3 高强钢筋与高强轻骨料混凝土的粘结锚固性能研究 | 第37-59页 |
3.1 轻骨料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性 | 第37-41页 |
3.1.1 粘结锚固力的构成和分类 | 第37-38页 |
3.1.2 影响粘结锚固的因素 | 第38-40页 |
3.1.3 钢筋与混凝土粘结研究方法 | 第40-41页 |
3.2 HRB500级钢筋与LC60混凝土的拔出试验 | 第41-45页 |
3.2.1 试验材料 | 第41-42页 |
3.2.2 试件设计与浇注 | 第42-43页 |
3.2.3 试件制备 | 第43-44页 |
3.2.4 试验装置及测量 | 第44-45页 |
3.2.5 试验步骤 | 第45页 |
3.3 拔出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45-50页 |
3.3.1 拔出试验结果及破坏形态 | 第45-48页 |
3.3.2 试件受力阶段分析 | 第48-50页 |
3.3.3 高强轻骨料混凝土与普通高强混凝土粘结强度比较 | 第50页 |
3.4 锚固条件对平均受拉粘结强度的影响 | 第50-56页 |
3.4.1 轻骨料混凝土强度 | 第51-52页 |
3.4.2 钢筋直径及保护层厚度 | 第52-53页 |
3.4.3 锚固长度 | 第53-55页 |
3.4.4 箍筋 | 第55-56页 |
3.5 粘结锚固强度计算公式 | 第56-57页 |
3.6 锚固长度计算 | 第57-58页 |
3.7 小结 | 第58-59页 |
4 各国规范锚固长度计算公式比较及建议 | 第59-69页 |
4.1 各国规范对钢筋锚固长度的规定 | 第59-62页 |
4.1.1 中国规范 | 第59页 |
4.1.2 美国规范 | 第59-60页 |
4.1.3 欧洲规范 | 第60-62页 |
4.2 各国规范计算锚固长度比较 | 第62-67页 |
4.2.1 轻骨料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 第63页 |
4.2.2 钢筋应力的影响 | 第63-64页 |
4.2.3 钢筋直径的影响 | 第64-65页 |
4.2.4 钢筋间距的影响 | 第65-66页 |
4.2.5 保护层厚度的影响 | 第66-67页 |
4.3 高强钢筋的锚固长度建议公式 | 第67-68页 |
4.4 小结 | 第68-69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5.1 结论 | 第69页 |
5.2 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作者简历 | 第77-81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