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结构光反射的平面子镜拼接检测技术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3页
    1.1 天文望远镜现状简介第13-15页
    1.2 光学子镜拼接测量技术介绍第15-21页
        1.2.1 S-H传感器法第16-17页
        1.2.2 宽带&窄带共相算法第17-18页
        1.2.3 四棱锥传感技术第18页
        1.2.4 迈克尔逊干涉检测法第18-20页
        1.2.5 基于迈克尔逊干涉原理的白光源干涉测量系统第20-21页
    1.3 平面镜倾斜测量与位移测量方法概述第21-27页
        1.3.1 平面镜倾斜测量方法第21-23页
            1.3.1.1 激光干涉测量方法第21-22页
            1.3.1.2 光电自准直测量方法第22-23页
        1.3.2 平面镜位移测量方法第23-27页
            1.3.2.1 光学干涉测量第23-25页
            1.3.2.2 激光测距测量法第25-27页
    1.4 基于结构光的摄像机标定技术第27-31页
        1.4.1 基于结构光的测量技术第28-29页
            1.4.1.1 结构光投影三维测量第28页
            1.4.1.2 结构光反射三维测量第28-29页
        1.4.2 摄像机标定技术第29-31页
            1.4.2.1 摄像机传统标定法第29-30页
            1.4.2.2 摄像机自标定方法第30页
            1.4.2.3 基于主动视觉的摄像机标定方法第30-31页
        1.4.3 基于结构光的摄像机标定第31页
    1.5 论文研究目标及主要研究内容第31-33页
第二章 特征点提取算法分析比较第33-53页
    2.1 摄像机模型第33-37页
        2.1.1 透视投影和摄像机内参数第33-35页
        2.1.2 摄像机外参数第35-36页
        2.1.3 旋转向量表示法第36-37页
    2.2 摄像机标定靶第37-41页
        2.2.1 三维立体标定靶第38-40页
        2.2.2 二维平面标定靶第40-41页
    2.3 三种典型的特征点提取方法第41-46页
        2.3.1 棋盘格第42-44页
        2.3.2 高斯点阵第44页
        2.3.3 二维正弦条纹第44-46页
    2.4 模拟实验第46-49页
        2.4.1 计算效率分析第47页
        2.4.2 抗噪性模拟第47-48页
        2.4.3 离焦的影响第48-49页
    2.5 摄像机内参数标定实验第49-50页
    2.6 比较评价第50-51页
    2.7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三章 改进的二维正弦条纹提取特征点方法第53-61页
    3.1 二维正弦条纹方法的缺陷第53-54页
    3.2 基于相移法的二维正弦条纹方法第54-57页
        3.2.1 四步相移相位分析法第54-56页
        3.2.2 改进前后方法对比第56-57页
    3.3 摄像机外参数标定实验第57-59页
    3.4 比较评价第59-60页
    3.5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四章 平面镜角度测量第61-73页
    4.1 平面镜倾斜测量原理第61-63页
    4.2 辅助实验装置第63-65页
        4.2.1 压电陶瓷(PZT)及其驱动控制器第63-64页
        4.2.2 压电陶瓷三点支撑结构第64-65页
    4.3 二维光电自准直仪标定倾斜角度第65-68页
    4.4 平面镜倾斜测量实验第68-71页
        4.4.1 三个方向上的倾斜分量第68-69页
        4.4.2 倾斜测量结果第69-70页
        4.4.3 角度测量范围说明第70-71页
        4.4.4 测量环境说明第71页
    4.5 本章小结第71-73页
第五章 平面镜位移测量第73-79页
    5.1 位移计算原理第73-74页
    5.2 平面镜位移测量实验第74-77页
        5.2.1 位移测量结果第74-75页
        5.2.2 平面镜不平行移动的影响第75-76页
        5.2.3 测量范围说明第76-77页
        5.2.4 测量环境说明第77页
    5.3 平面镜位姿调整测量实验第77-78页
    5.4 本章小结第78-79页
第六章 双平面镜拼接调整实验第79-86页
    6.1 实验装置第79-80页
    6.2 子镜拼接调整过程第80-84页
        6.2.1 子镜拼接在线调整过程第80-82页
        6.2.2 在线调整标定流程第82-84页
    6.3 实验最优结果与精度说明第84-85页
    6.4 本章小结第85-86页
第七章 误差分析第86-99页
    7.1 内参数不准确的影响第86-93页
        7.1.1 内参数误差与角度偏差的关系第86-88页
        7.1.2 角度大小与角度偏差的关系第88-89页
        7.1.3 内参数误差与位移偏差的关系第89-91页
        7.1.4 位移大小与位移偏差的关系第91-92页
        7.1.5 内参数误差影响小结第92-93页
    7.2 点阵选取的影响第93-97页
        7.2.1 点阵选取与倾斜量的关系第93-95页
        7.2.2 点阵区域误差原因分析第95-97页
        7.2.3 点阵选取误差实验小结第97页
    7.3 减小或消除误差的方法第97-98页
    7.4 本章小结第98-99页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第99-104页
    8.1 全文总结第99-101页
    8.2 未来工作展望第101-104页
致谢第104-105页
参考文献第105-11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第112-113页

论文共1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模型的汽油机气路系统控制map标定
下一篇:基于热流耦合的锥齿轮流场与温度场仿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