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8页 |
·选题背景及依据 | 第9-10页 |
·研究内容与科学问题 | 第10-13页 |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案 | 第13-17页 |
·技术路线(基本论点与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具体操作方案 | 第14-16页 |
·研究计划安排(资料收集方法、工作步骤、时间安排) | 第16-17页 |
·主要研究成果 | 第17-18页 |
第2章 区域概况 | 第18-24页 |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8-19页 |
·构造特征 | 第19-20页 |
·地层发育特征 | 第20-24页 |
·孔店组(Ek) | 第20页 |
·沙河街组(Es) | 第20-22页 |
·东营组(Ed) | 第22-23页 |
·馆陶组(Ng) | 第23页 |
·明化镇组(Nm) | 第23-24页 |
第3章 储层沉积学特征 | 第24-33页 |
·岩石学特征 | 第24-27页 |
·成分成熟度 | 第24页 |
·结构成熟度 | 第24-25页 |
·填隙物 | 第25-27页 |
·沉积物源 | 第27页 |
·孔隙特征 | 第27-31页 |
·砂岩 | 第27-30页 |
·砾岩 | 第30-31页 |
·储层物性分析 | 第31-33页 |
第4章 成岩作用 | 第33-41页 |
·压实作用 | 第33-34页 |
·胶结作用 | 第34-35页 |
·交代作用 | 第35-36页 |
·溶蚀作用 | 第36-37页 |
·重点井单井分析 | 第37-41页 |
·坨166井单井分析 | 第37-39页 |
·坨719井单井分析 | 第39-41页 |
第5章 流体与固体的相互作用研究 | 第41-56页 |
·流体研究 | 第41-44页 |
·流体性质的研究 | 第41-43页 |
·流体的作用期次 | 第43-44页 |
·不同化学性质的流体与固体的相互作用 | 第44-47页 |
·酸性流体与固体的相互作用 | 第44-45页 |
·碱性流体与固体的相互作用 | 第45-47页 |
·烃类流体与固体的相互作用 | 第47页 |
·流体、固体性质和物性演化类型分析 | 第47-56页 |
第6章 储层物性控制因素分析及有利储层预测 | 第56-64页 |
·储层物性影响因素分析 | 第56-61页 |
·沉积相 | 第56-59页 |
·成岩作用 | 第59-60页 |
·断层 | 第60-61页 |
·古气候 | 第61页 |
·有利储层预测 | 第61-64页 |
第7章 结论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附录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