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缩略词 | 第9-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2页 |
1 大肠埃希氏菌病概述 | 第13-15页 |
1.1 大肠杆菌病原学 | 第13-14页 |
1.2 大熊猫大肠杆菌病 | 第14-15页 |
1.3 大熊猫大肠杆菌血清型的流行情况 | 第15页 |
2 大熊猫大肠杆菌耐药现状 | 第15-16页 |
3 大肠杆菌细菌耐药机理 | 第16-19页 |
3.1 生物化学机制 | 第16-18页 |
3.1.1 灭活酶或钝化酶的产生 | 第16-17页 |
3.1.2 细菌主动外排机制 | 第17页 |
3.1.3 抗生素作用靶位的改变 | 第17页 |
3.1.4 改变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 | 第17-18页 |
3.1.5 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 | 第18页 |
3.1.6 代谢途径或代谢状态改变 | 第18页 |
3.2 细菌耐药产生的遗传学机制 | 第18-19页 |
3.2.1 基因突变 | 第18-19页 |
3.2.2 细菌间耐药基因转移 | 第19页 |
4 大肠杆菌耐药基因流行情况 | 第19-20页 |
5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大熊猫源大肠杆菌分离鉴定、血清型鉴定 | 第22-3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2-25页 |
1.1 材料 | 第22-24页 |
1.1.1 样本 | 第22-23页 |
1.1.2 主要试剂 | 第23页 |
1.1.3 主要溶液和试剂配制 | 第23-24页 |
1.1.4 主要仪器 | 第24页 |
1.2 方法 | 第24-25页 |
1.2.1 大肠杆菌分离培养 | 第24页 |
1.2.2 大肠杆菌生化鉴定 | 第24-25页 |
1.2.3 大肠杆菌血清型鉴定 | 第2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5-28页 |
2.1 大肠杆菌分离鉴定 | 第25-26页 |
2.2 大熊猫源大肠杆菌血清型鉴定 | 第26-28页 |
2.2.1 149株大熊猫源大肠杆菌血清型鉴定 | 第26-27页 |
2.2.2 不同地域大熊猫大肠杆菌O血清型分布 | 第27-28页 |
2.2.3 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样品类型大肠杆菌O血清型分布 | 第28页 |
3 讨论 | 第28-31页 |
3.1 大熊猫源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 | 第28-29页 |
3.2 大熊猫源大肠杆菌血清型鉴定 | 第29-30页 |
3.3 不同地域大熊猫大肠杆菌O血清型分布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大熊猫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检测 | 第31-4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1-34页 |
1.1 材料 | 第31-32页 |
1.1.1 菌株 | 第31页 |
1.1.2 抗菌药物与试剂 | 第31-32页 |
1.1.3 溶液配制 | 第32页 |
1.1.4 主要耗材 | 第32页 |
1.1.5 主要仪器 | 第32页 |
1.2 方法 | 第32-34页 |
1.2.1 抗菌药液的配制及稀释 | 第32-33页 |
1.2.2 菌种接种及稀释 | 第33页 |
1.2.3 大肠杆菌药物敏感试验 | 第33-34页 |
1.2.4 结果判断 | 第34页 |
1.2.5 数据分析 | 第3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4-42页 |
2.1 大熊猫大肠杆菌对18种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 | 第34-35页 |
2.2 149株大熊猫大肠杆菌对1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 第35-37页 |
2.3 不同年龄阶段大熊猫大肠杆菌对1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分析 | 第37-39页 |
2.4 不同地域大熊猫大肠杆菌对1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分析 | 第39-41页 |
2.5 大熊猫源大肠杆菌对18种抗菌药物的多重耐药性分析 | 第41-42页 |
3 讨论 | 第42-45页 |
第四章 大熊猫源大肠杆菌中质粒介导四环素和β-内酰胺类相关耐药基因检测 | 第45-6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5-52页 |
1.1 材料 | 第45-47页 |
1.1.1 试验菌株 | 第45页 |
1.1.2 主要试剂 | 第45-46页 |
1.1.3 培养基和缓冲液配制 | 第46页 |
1.1.4 主要仪器 | 第46-47页 |
1.2 方法 | 第47-52页 |
1.2.1 引物设计与合成 | 第47-48页 |
1.2.2 大肠杆菌质粒提取 | 第48-49页 |
1.2.3 PCR扩增耐药基因 | 第49页 |
1.2.4 耐药基因PCR产物T克隆 | 第49-52页 |
1.2.5 目的片段测定和序列分析 | 第5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2-58页 |
2.1 质粒图谱 | 第52页 |
2.2 耐药基因的PCR检测及测序结果 | 第52-55页 |
2.3 不同地域分离菌株耐药基因检测 | 第55-56页 |
2.4 不同年龄阶段分离菌株耐药基因检测 | 第56-57页 |
2.5 大肠杆菌O血清型与耐药表型、耐药基因型的相关性 | 第57-58页 |
3 讨论 | 第58-61页 |
第五章 大肠杆菌耐药基因水平传播机制的初步研究 | 第61-6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1-62页 |
1.1 材料 | 第61-62页 |
1.1.1 菌株 | 第61页 |
1.1.2 培养基及溶液配制 | 第61页 |
1.1.3 主要仪器 | 第61-62页 |
1.2 方法 | 第62页 |
1.2.1 质粒结合试验 | 第62页 |
1.2.2 结合转移子的PCR鉴定及MIC测定 | 第62页 |
2 结果 | 第62-64页 |
3 讨论 | 第64-66页 |
结论与创新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