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引言 | 第9页 |
一、模拟法庭教学方法概述 | 第9-22页 |
(一) 模拟法庭教学方法的概念 | 第9-11页 |
(二) 模拟法庭教学方法的特征 | 第11-13页 |
1. 教学活动的实践性 | 第11-12页 |
2. 实践训练的系统性 | 第12页 |
3. 教学效果的多重性 | 第12-13页 |
4. 以学生为本位 | 第13页 |
(三) 模拟法庭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 | 第13-18页 |
1.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模拟法庭教学方法的本体论基础 | 第13-14页 |
2. 后现代知识观——模拟法庭教学方法的认识论基础 | 第14-15页 |
3. 人本位的价值取向——模拟法庭教学方法的价值论基础 | 第15-18页 |
(四) 模拟法庭教学方法的教学理念 | 第18-22页 |
1. 知识观——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 第18-19页 |
2. 学习观——由"被动学习"到"有意义学习" | 第19-20页 |
3. 学生观——由教师主体转变为学生主体 | 第20-21页 |
4. 教师观----教师角色的新定位 | 第21-22页 |
二、模拟法庭教学方法的价值 | 第22-30页 |
(一) 身临其境:模拟法庭教学方法与案例教学法之比较 | 第22-24页 |
(二) 知行合一:模拟法庭教学方法与讨论式教学法之比较 | 第24-27页 |
(三) 形式灵活:模拟法庭教学方法与诊所式教学法之比较 | 第27-30页 |
三、模拟法庭教学方法的教学过程 | 第30-34页 |
(一) 预备阶段——激发兴趣 | 第31页 |
(二) 提示阶段——感知案例 | 第31-33页 |
1. 拟定方案 | 第31-32页 |
2. 分配角色 | 第32-33页 |
(三) 联想阶段——理解案例 | 第33页 |
(四) 应用阶段——模拟开庭 | 第33-34页 |
(五) 总结阶段——总结评估 | 第34页 |
四、模拟法庭教学方法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 第34-37页 |
(一) 模拟法庭教学方法的学科运用 | 第34-36页 |
(二) 模拟法庭教学方法的教学评估 | 第36页 |
(三) 关于如何还原取证、调查等构建事实部分的思考 | 第36-37页 |
五、结语 | 第37-39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39-43页 |
致谢 | 第43页 |